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
3.
不同施肥水平对双低油菜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优质双低油菜青油46号产量、产油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油菜含油率的提高;而增施氮、钾肥有利于油菜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5.
6.
同德县45年气温变化及其对油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同德45年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10年、0.69℃/10年、0.23℃/10年、0.21℃/10年和0.18℃/10年;年高温(≥25.0℃)日数以0.53d/10年趋势增加;年低温(≤-30.0℃)日数以0.42d/10年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3.1d/10年、终日推后0.23d/1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延长1.9d/10年;1987年以来同德相继出现14个暖冬。适应气候变化,同德引种的油菜品种播种期提前,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同时油菜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无机—矿质复混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无机-矿质复混肥进行了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矿质复混肥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施用无机-矿质复混肥比对照增产68.8%~79.1%,达到了极显水平,比常规肥增产14.2%~21.2%,达到了显和极显水平;施用无机-矿质复混肥可以提高油菜的Vc含量,降低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改善油菜品质。 相似文献
8.
秸秆覆盖栽培对油菜土壤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6
通过在成都平原稻油轮作田2种秸秆覆盖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的4年定位试验,进行了油菜土壤含水率与油菜产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全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含量均极明显地高于翻耕不覆盖处理(CK),而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又明显高于翻耕覆盖处理.油菜苔花期,覆盖处理比翻耕不覆盖处理(CK)的土壤含水率增加4.7 %~29.8 %,而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又比翻耕覆盖处理高5.4 %~13.0 %;覆盖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极显著多于翻耕不覆盖处理(CK),增加2.0 %~13.1 %,而免耕覆盖处理又比翻耕覆盖处理增加1.6 %~5.6 %;覆盖处理的油菜产量比翻耕不覆盖处理(CK)的增产幅度为3.3 %~14.2 %,免耕覆盖处理又比翻耕覆盖处理增产3.2 %~4.6 %.成都平原区两熟制稻田(油菜)秸秆覆盖栽培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免耕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土壤含水率的提高是油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法对高寒地区春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肥料品种、施肥模式对白菜型春油菜品种浩油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不同肥料品种及施肥模式对油菜籽干物质积累有较大影响,对油菜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也有一定的影响。所有处理中,N、P2O5、K2O、B及有机肥分别为75、151、20、3、4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2 220 kg/hm2。同时得出,对于旱作、雨养油菜作物在一定气候条件(雨水、光照)、一定施肥量范围内,籽粒干物质积累在与施肥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施用包膜缓/控释肥料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具有缓释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研究不同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的气态氮损失特征,可为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改性聚乙烯醇分别与无机材料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硫磺进行混合作为包膜材料制备包膜尿素(分别记作Ag、Af、Ac、Ap、As肥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普通尿素为对照(CK),通过测定60 d内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揭示不同膜材料包膜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和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并设计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包膜氮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施肥后土壤氨挥发从培养的第1天开始出现,且不同包膜氮肥的氨挥发速率均在培养的第3—10天达到最大值,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1.132、0.373、0.508、0.696、0.347和0.304mg·L~(-1)·d~(-1),各包膜肥料氨挥发峰值的出现时间迟于普通尿素,说明包膜肥料的包裹层可以有效地阻碍外界水分同其内部的尿素核心相接触,使尿素溶解时间延长,减缓尿素溶出速率。氨挥发速率呈现先快后趋于平稳的趋势。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氨挥发总量分别为104.0、88.2、93.4、95.6、81.9和79.4 mg,Ag、Af、Ac、Ap和As肥料氨挥发总量较普通尿素CK分别降低了15%、10%、8%、21%和23%。包膜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特征与氨挥发相似,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与氨挥发相比明显后移。排放高峰期出现在第6—23天,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分别为0.092、0.033、0.039、0.051、0.027和0.022 mg·L~(-1)·d~(-1),其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5.8、11.1、12.4、13.2、10.3和8.5 mg,包膜肥处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低于普通尿素处理。各处理氨挥发占氮素气态损失总量的80%—90%。施用包膜肥料的油菜产量与普通尿素(CK)相比均有提高,提高量分别为47%(Ag)、37%(Af)、31%(Ac)、52%(Ap)、63%(As)。【结论】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形式,发生在施肥后的前两周。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和硫磺与改性聚乙烯醇制备的包膜肥料对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