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66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完全免费 | 2533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414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223篇 |
2020年 | 333篇 |
2019年 | 462篇 |
2018年 | 454篇 |
2017年 | 1020篇 |
2016年 | 1248篇 |
2015年 | 1373篇 |
2014年 | 2466篇 |
2013年 | 2794篇 |
2012年 | 3084篇 |
2011年 | 2971篇 |
2010年 | 2742篇 |
2009年 | 2904篇 |
2008年 | 2687篇 |
2007年 | 2458篇 |
2006年 | 2036篇 |
2005年 | 1829篇 |
2004年 | 1501篇 |
2003年 | 543篇 |
2002年 | 536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507篇 |
1999年 | 530篇 |
1998年 | 511篇 |
1997年 | 1135篇 |
1996年 | 1034篇 |
1995年 | 978篇 |
1994年 | 892篇 |
1993年 | 874篇 |
1992年 | 872篇 |
1991年 | 793篇 |
1990年 | 685篇 |
1989年 | 738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53篇 |
1958年 | 16篇 |
1957年 | 78篇 |
1956年 | 19篇 |
1955年 | 3篇 |
1953年 | 14篇 |
1952年 | 22篇 |
1951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水稻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斯坦福方程为理论基础,配合现有阶段性的、单项的定量测试方法,对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理论的3个参数进行测定及验证,初步找到了一些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按产量等级测定需氮量的新方法,形成把秸秆还田归为土壤氮素供应量的研究新思路,并发现氮素化肥前后分配比例对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有巨大影响。研究解决了施氮总量及施氮量分配两个方面的精确定量技术问题,使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同时为"3S"技术的应用提供知识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不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3个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提高穗肥比率,氮素积累量及其回收效率和运转效率增加,而氮素生产效率下降。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对产量和品质性状产生重要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生产效率提高而极显著下降;垩白米率及面积随氮素收获指数增加而显著提高。穗数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产效率增加而显著下降;结 相似文献
3.
通过2年分别对114个和101个水稻品种(系)的各项品质指标及RVA谱的测定,研究了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蒸煮理化指标、食味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透明度、垩白率关系较密切。同一品种的稻米,有垩白比无垩白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要高,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大。(2)RVA谱特征值与蒸煮理化指标中的AAC、胶稠度(GC)相关极为显著,与糊化温度(GT)相关性不显著;(3)除最高粘度外,RVA谱的其余特征值与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 t8226;ha-18226;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 t8226;ha-18226;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6.3%,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提高了18.5%,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南方水稻田简单易行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6.
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根据2003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溧阳市等地出现的高温对水稻危害的调查结果,结合笔者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外源Ca2+对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IR36)光合作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a2+能有效改善水稻的光合作用,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较盐胁迫条件下未加Ca2+处理有明显的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升降速度也是加Ca2+的处理比未加Ca2+的处理快。外源Ca2+能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此外,外源Ca2+还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并有效增强SOD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10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ase)、淀粉合成酶(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胶稠度(GC)、碱化值(ASV)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ADPGPase、SSase和Q-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前两个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之前,Q-酶活性峰值的时间与Tmax趋于同步。上述各酶在灌浆前期的活性、灌浆期的最大活性和平均活性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籽粒中淀粉的含量(mg·粒 相似文献
9.
10.
选择苗期镉耐性和籽粒镉含量差异明显的4个晚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有毒重金属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降低各品种的产量和每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重等经济性状以及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重,但苗期镉耐性较强的品种受抑制程度要小于镉耐性较弱的品种,相近耐性类型中籽粒镉含量较高的品种比镉含量较低的品种受害严重。因此可用苗期镉的耐性评价不同基因型耐镉性的差异。镉胁迫显著增加各品种地上部茎叶和籽粒的镉含量和积累量,但增加的程度品种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植株镉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逐步下降,而植株镉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与干物质产量一致。本研究还表明,镉胁迫显著影响籽粒中一些矿质元素的含量,按镉对籽粒元素含量的效应可将所涉及的8种元素划分为二类,一类呈现为抑制效应,包括K、P、Mg、Mn和Zn等5种;另一类呈现为促进效应,包括Fe、Cu和Ca等3种。此外,镉胁迫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与氨基酸种类和品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合成受镉胁迫的抑制,且耐性较弱的品种受抑制程度明显大于镉耐性较强的品种。同时,耐性较强的品种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耐性较弱的品种,说明这些氨基酸的代谢可能与水稻品种的Cd耐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