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1.
张海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9):035-042
建立了中华鳖日本品系组织中氟甲喹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氟甲喹药饵多次给药后在
中华鳖日本品系体内的残留代谢规律.在(25.0±1.5)℃下,采用纯度不小于98%的氟甲喹和规格为(250±50)g
的中华鳖日本品系180尾,混饲投喂12mg/kg体重药饵,给药7d.在停药后的第1,2,4,8,16,28,48,72,96,120,
144,168,240,360h分别取其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样品进行残留代谢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氟甲喹在中华鳖日
本品系的血液、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均有残留,最高峰值均出现在停药后2h,质量分数分别为2715.0,
2000.0,1095.3,281.0μg/kg;其t1/2α 分别为1.015,0.629,0.719h,0.212h,t1/2β 分别为49.636,52.234,
42.817,46.657h,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血液=2674.136×e-0.683t 1410.516×e-0.0140t,C肝胰腺=2429.647×
e-1.103t 1280.742×e-0.0133t,C肌肉=946.592×e-0.964t 770.039×e-0.0162t,C肾脏=0.487×e-3.275t 224.740×
e-0.0149t.说明氟甲喹在中华鳖日本品系体内吸收迅速,在各组织中残留量及消除速度差别较大,建议休药期为
10d以上.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水温14~17℃条件下,以20 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和口服氟甲喹,分别于给药后15、30 min和1、2、4、6、8、12、16、24、36、48、72、96 h采血及各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氟甲喹含量,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中统计矩方法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静注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46 L/kg,消除半衰期为56.93 h,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20.32 h·mg/L、100%;口服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的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85 h·mg/L和43.51%,达峰时间为16 h,表观分布容积为4.21 L/kg,消除半衰期为14.12 h。结果表明,静注和口服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组织分布均较广,但静注消除慢,口服吸收差、消除快。口服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浓度在24 h内高于对常见病菌的抑菌浓度,因此,每天以20 mg/kg的剂量给药1次,可对常见细菌疾病起到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鳗鱼中氟甲喹和喹酸残留量的方法.用乙腈萃取鳗鱼样品中氟甲喹和喹酸残留物.色谱柱采用C8Luna,柱温为35 ℃,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12 nm和369 nm,流动相为0.01 mol/L草酸∶乙腈=65∶ 35(V/V).氟甲喹和喹酸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1~100 ng/m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对带皮的鳗鱼肉进行3种浓度的回收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80%~110%,变异系数≤10%.氟甲喹的检测限为2.5 μg/kg,定量下限为5 μg/kg;喹酸的检测限为1 μg/kg,定量下限为2 μg/kg.整个提取过程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满足世界各国目前对出口水产品检测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鳗鱼中氟甲喹和噁喹酸残留量的方法。用乙腈萃取鳗鱼样品中氟甲喹和噁喹酸残留物。色谱柱采用C8Luna,柱温为35℃,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12nm和369nm,流动相为0.01mol/L草酸:乙腈=65:35(V/V)。氟甲喹和噁喹酸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1~100ng/m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对带皮的鳗鱼肉进行3种浓度的回收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80%~110%,变异系数≤10%。氟甲喹的检测限为2.5μg/kg,定量下限为5μg/kg;噁喹酸的检测限为1μg/kg,定量下限为2μg/kg。整个提取过程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满足世界各国目前对出口水产品检测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