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侧柏人工林是北京山区主要生态公益林,由于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树木长势弱,林下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分质量普遍较差,难以全面发挥生态功能.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经营中一项基础性措施,对于提高侧柏人工林质量,恢复林下植物多样性,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抚育后侧柏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合理的抚育技术提供依据,2004年在北京山区分别选择低山阳坡薄土、阳坡厚土、半阳坡厚土3种立地类型的侧柏人工林进行弱度、中度、强度间伐(修枝、割灌试验),共设置样地41块.2005和2006年夏季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第1年和第2年的林下植物种类、数量、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林下植物总生物量都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林下植物垂直结构也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分布明显;强度抚育2年后,阳坡薄土、阳坡厚土和半阳坡厚土侧柏林下灌木分别增加4、5、5种,草本增加13、108、种,并促使侧柏林下植物向旱中生、中旱生转变;中度、强度抚育后各立地条件的侧柏林下植物生物量均可达到5 t/hm2以上.从短期影响效果看,中、强度抚育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北京山区不同区域油松林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该文以1998—2003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北京山区10个不同区域油松林植物物种的相似性和多样性,并用MatLab软件分析了油松林植物多样性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保护措施.十渡、慕田峪和云峰山的油松林林下物种比较丰富,3地物种较相似,每两地之间的共有种都在50%以上,而喇叭沟门存在较多其他9个地区未调查到的物种;百花山、十渡和喇叭沟门是北京山区油松林植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云蒙山、松山、云峰山、慕田峪和石花洞的油松林植物多样性中等,潭戒寺和妙峰山的植物多样性最低.各地油松林中还存在着一些珍稀濒危的兰科植物.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油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因子主要有林分起源、林分密度、坡向、坡位和林龄. 相似文献
3.
29年生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林分密度最低(900株·hm-2)的杉木林其林下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最高林分密度(1500株·hm-2以上)的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群落内其他植物的种间联结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earson点相关系数(poi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的方法,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与群落内其他植物种群之间的联结关系。结果表明,作为群落的优势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紫菀、狗牙根、葎草、一年蓬、田菁、苍耳等6个种群表现为正联结关系,与狗尾草、稗草、空心莲子草、狼尾草、马唐、千金子、牛筋草、辣蓼等8个种群表现为负联结关系。χ2检验表明,这种联结关系比较松散,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群落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推断,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量的上升,将损害当地原有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建设部对城市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仍一个相对新的课题,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较全面的历史记录.通过对衢州市植物多样性水平与保护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衢州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以珍稀植物园、乡土植物引种区、古树名木保护、经济林种质资源圃、城市(郊)植物群落等保护点的建设规划,并对城市绿地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绿化植物、经济林树种、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编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四个层次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蝽类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刺栲+泥柯(华南石栎)+西南木荷群落(Ⅰ)、思茅松+小果栲+西南木荷群落(Ⅱ)、披针叶楠+耳叶柯(粗穗石栎)+刺栲群落(Ⅲ)、西桦+西南木荷+飞机草群落(Ⅳ)和人工植被(Ⅴ)的蝽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共采集标本807头,隶属于18科82种.蝽科、缘蝽科、长蝽科和猎蝽科种类丰富,占全部种类的56%,长蝽科和蝽科个体占个体总数的69%.研究表明,捕食性蝽类在自然植被中占据优势,植食性蝽类在人工植被中占据优势.5个样地灌草层蝽类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排序为:Ⅴ>Ⅳ>Ⅲ>Ⅱ>Ⅰ,群落多样性表现为:Ⅳ>Ⅰ>Ⅱ>Ⅲ>Ⅴ.5个样地蝽类昆虫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217~0.488,任意2个样地蝽类昆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蝽类对于植物多样性和植被性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混交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山杨纯林、辽东栎纯林及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由先锋群落(山杨纯林)向顶极群落(辽东栎纯林)演替的过程中,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植物种类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而混交林类型是处于演替的中间过渡阶段,所以其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种类多样性也介于以上两种林型之间,即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纯林。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纯林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与Margalef指数)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草本层、灌木层及乔木层均呈下降趋势,除辽东栎纯林的乔木层外,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差异较小。植物种类多样性与森林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的稳定性,但却是反映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与AM真菌的相互关系,对三块亚热带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AM真菌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的AM真菌多样性没有差异,而植被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植被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 4 6 0、0 6 14和1 70 3.三块草地的AM真菌孢子密度分别是4 7、2 1和5 2g-1,表明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高的草地,其植被多样性指数也高.植被的多样性指数与孢子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 6 5 8(P <0 0 1) ,植被的物种丰度与孢子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 5 4 3(P <0 0 5 ) .该研究表明,孢子密度是AM真菌影响植被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不同抚育强度对“栽针保阔”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长白山区"栽针保阔"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的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抚育方式对阔叶红松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影响机制及其影响效果,以便为阔叶红松林的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层透光抚育保持林分郁闭度为0.2~0.6时,有利于群落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尤其是保留中等林分郁闭度(0.4左右)时,各立地上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均相对较高(变化幅度为-1.83%~50.35%),而采取上层林木皆伐方式则不利于群落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变化幅度为-42.12%~20.51%);上层透光抚育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效果与各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与对照林分相比较,阳坡林分的植物多样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0.77%~50.35%),半阳坡林分略有下降(1.83%~10.62%),而阴坡林分略有增减(3.85%~23.56%或-7.69%),因此,其影响效果受立地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10.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林下植物研究表明,除了杨树林地以1年生植物种为主外,其他林地均以高位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林下植物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刺槐林(100.71%)>刺槐+油松林(70.95%)>落叶松林(53.57%)>侧柏林(45.02%)>侧柏+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林(30.80%~32.60%)>油松林、白桦林、杨树林、辽东栎林(16.27%~22.35%)>荒坡草地(11.58%)>华山松林、华山松+辽东栎林(1.00%~1.34%).灌木层第一优势种类因地而异,并以黄蔷薇(Rosa hugonis)、茶条槭(Acer ginnala)和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最为常见.草本层第一优势植物种类以羊胡子革(Carex rigescens)占绝对优势,其次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野棉花(Anemone viti folia)和蒿类(Artemisia)植物.林下植物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8.37)>油松+辽东栎林、侧柏林、白桦林、油松林(6.09~6.43)>侧柏+辽东栎林(5.55)>华山松+辽东栎林、杨树林(4.58~4.73)>华山松林、刺槐+油松林(3.28~3.39)>刺槐林、辽东栎林(2.60~2.76).此外,除了杨树林,其他林地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总体上要大于草本层.不同森林类型的林下植物盖度和多样性的差异,反映出森林群落环境和土壤性质对林下植物数量和物种组成的双重影响,可以作为森林群落环境争土壤性质的重要标识和林地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