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096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完全免费 | 74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486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284篇 |
2019年 | 446篇 |
2018年 | 574篇 |
2017年 | 1085篇 |
2016年 | 1304篇 |
2015年 | 1491篇 |
2014年 | 3322篇 |
2013年 | 3423篇 |
2012年 | 3579篇 |
2011年 | 3713篇 |
2010年 | 3393篇 |
2009年 | 3366篇 |
2008年 | 3443篇 |
2007年 | 2985篇 |
2006年 | 3466篇 |
2005年 | 3319篇 |
2004年 | 3335篇 |
2003年 | 3957篇 |
2002年 | 2818篇 |
2001年 | 2069篇 |
2000年 | 1652篇 |
1999年 | 492篇 |
1998年 | 395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186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2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3篇 |
1952年 | 5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LAI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例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的高产生理机制进行酶学水平、激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对SRI强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通过多点专题试验和高产示范,分析归纳了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具有大田分蘖节位多、栽后缓苗期长、始蘖后发蘖势猛等特点,指出机插水稻中部3~4个蘖位是适宜高效分蘖利用区段,具有发蘖率高、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的特点,提出了机插水稻分蘖合理利用的依据和方法。研究探讨了密度、肥水、播量、秧龄对机插稻分蘖发生利用的影响,明确了适宜播量和秧龄是合理利用分蘖的前提,确定适宜基本苗是关键,改进肥水运筹技术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利用。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大面积高产实践,明确了量化确定播量和基本苗,改进机插稻肥水运筹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机插稻高产叶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石蒜属植物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石蒜属植物是一类优良观赏植物,既可用于园林配置,也可用作切花生产;它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本综述了光、温等环境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的系统研究以及各种繁殖方法应用的研究,为全面开发利用我国这一丰富的野生资源提供了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中国粳稻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北方粳稻生产承载着全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千方百计地发展北方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已势在必行。但从目前北方粳稻生产形势看,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总产量的潜力已很有限,惟一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通过育种手段开发推广超级稻,提高品种的生产潜力,以及通过栽培手段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近期大幅度增加粳稻总产量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对直接影响中国粳米市场走势的东北稻区水稻生产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外直播稻生产发展现状和中国直播稻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简述了直播稻作方式,重点阐述了直播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中国直播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超高产特性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在福建省尤溪县建立Ⅱ优航1号的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6.7 hm~2,2003~2005年3a平均每公顷产量,头季12375kg、再生季7907kg。根据产量构成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明确:①再生稻产量与每平方米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头季以每穗粒数与每平方米总粒数的相关较密切,再生季以每平方米穗数与每平方米总粒数的相关较密切;②Ⅱ优航1号实现超高产,头季必须在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形成每平方米4.5~5.0万粒的库容量;再生季必须提高腋芽萌发率,培育比母茎多70%~100%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形成每平方米3.5万粒的库容量;③主要超高产栽培技术为优化配置生育期,发掘气候资源的潜在生产力;畦栽沟灌,保持土壤湿润透气性状,培育形态发达、机能高而持久的根系;依据目标产量,定量分期施肥;通过头季十黄收割、高留稻桩、重施芽肥等措施,提高再生腋芽萌发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