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8篇 |
完全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72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湿地松等3种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采用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闭路气流法于夏季晴天测量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等的光合特性和光合日进程 ,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光合日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的光补偿点分别为 86,34和 45 μmol·m-2 ·s-1;饱和点分别为 1 2 0 0 ,760和 1 0 5 0 μmol·m-2 ·s-1;表观量子产额分别为 0 0 2 0 3,0 0 5 31和0 0 388;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7 1 5 ,1 2 5 0和 7 85 μmol·m-2 ·s-1。根据对光补偿点、饱和点、表观量子产额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分析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均为阳性植物 ,湿地松对光强的生态适应范围最广 ,对强光的适应性最强 ,杜英对光强的生态适应范围偏窄 ,对弱光的利用效率最高 ;它们的光合日进程曲线为双峰曲线类型 ,存在“光合午休”现象 ,光合午休可能是高温和低湿造成的。通径分析表明 ,对湿地松和杨梅光合日变化直接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气温 ,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对杜英的光合日变化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图 2表 3参 1 0 相似文献
2.
微容气调环境对杨梅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杨梅微容气调贮藏处理可明显抑制乙烯释放,降低果实的霉变率,延缓杨梅果实软化.贮藏温度5±1℃,对照在采收后2,3,6 d乙烯释放量分别为处理的8.87,5.32,6.22倍;气调处理22 d果实软化率比对照降低67个百分点,3.8%氧气浓度下,处理7 d霉变率比对照下降36.9个百分点,14 d下降57.7个百分点.在2±1℃条件下,效果更好.在氧气浓度为3.8%~7.9%的试验范围内,浓度越低,对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和对杨梅的保鲜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4.
杨梅果实在0℃下分别用0、1、5和10 μl·L-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5 h后,分别在0和20℃下贮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经1-MCP处理后,0℃下可保鲜13 d,20℃下可保鲜5 d。1-MCP对0℃下贮藏后期的果实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但对乙烯释放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明显。然而,1-MCP对20℃下贮藏的杨梅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和果实软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总糖、总酸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杨梅(Myricarubra Sieb.et Zucc.)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mmol·L-1低铅条件下,杨梅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30 d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叶片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在2mmol·L-1低铅处理第10d即比对照显著增加;根系活力在2mmol·L-1低铅胁迫处理20d后比对照显著降低;叶片SOD和POD活性在2mmol·L-1低铅胁迫下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低铅处理第20 d SOD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在6 mmol·L-1高铅胁迫下,杨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高铅处理30d时比对照有所增加.综上所述,杨梅在低铅条件下可诱导活性氧清除系统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以减少由于铅胁迫带来的活性氧代谢失衡和缺水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抗坏血酸浓度对杨梅花色苷溶液的稳定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降低杨梅花色苷的色泽稳定性,加速色素溶液的褪色;抗坏血酸的浓度越大,在热处理过程中杨梅花色苷溶液的吸光度(λmax=510nm)和Hunter a值下降越快,HunterL值则上升幅度越大.当抗坏血酸浓度为0.5 g/L时,在70℃连续经5 h热处理后,杨梅花色苷溶液的吸光度约为对照的1/5,Hunter a值下降到3.9,几乎完全褪色. 相似文献
8.
9.
10.
杨梅果蝇防治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4年在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杨梅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进行防治新技术示范.结果表明,5月中下旬对果园除草后随即喷施18%辛·氯微乳剂,防效达81.82%.6月上中旬用1.82%胺·氯菊酯重烟剂喷烟防治,在药后24h时对果蝇成虫的防效达90.00%~80.00%,48h时防效81.82%~61.54%;对幼虫的控制效果鲜果为87.64%~85.71%,落地果为85.94%~58.97%.药后48h,果实农药残留符合产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