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完全免费   1篇
  综合类   10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显著降低.从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水稻有效穗数受杂草稻密度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受到的影响次之,千粒重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和十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杂草稻竞争造成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区优质常规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因地制宜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是当前提高优质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而直接的途径。从栽培技术上分析了广西优质常规稻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质常规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麦单产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之乘积,追求高产即追求乘积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受遗传因素和气候生态条件及产量因子相互制约的影响,在单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要提高任何一个产量因子都存在相当的困难。四川盆地气候决定了小麦具有分蘖期短、分蘖成穗率低,  相似文献
4.
用近等基因系研究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有利于育种的显性矮秆基因,利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5个不同显性矮源杂交回交6代以上产生的5套近等基因系,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株粒重、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粒数和穗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之间的株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差异极显著。5个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都显著降低轮回父本(CK)的株高、千粒重、穗重,但具有西农引06、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极显著高于矮苏3和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具有西南02和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的穗重显著高于其它矮源,具有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千粒重亦高于其它矮源。具有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粒重与轮回父本没有显著的差异,其次是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具有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穗粒数与轮回父本没有显著的差异,其它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轮回父本的穗粒数;具有西农引06、奥尔森、西南02和矮苏3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粒数与轮回父本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有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极显著低于轮回父本。根据欧氏距离的聚类分析,具有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与轮回父本之间的距离最近,这有利于育种应用,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距离最远,难以直接应用于育种;西农引06矮源和矮苏3矮源最近,西南02矮源和矮变l号矮源最远;用系统聚类,西农引06、矮苏3、奥尔森、西南02矮源为部分显性类,父本和矮变1号矮源各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施氮时期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施氮时期对穗数型水稻有效穗数影响显著,有效穗数与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70)。千粒重是影响其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对结实率影响不大。结实率是影响大穗型水稻产量的主导因子,施氮时期对其结实率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属我省补充检疫对象,群众称“全死病”。该病主要使小麦营养供应渠道被切断,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甚至绝收。小麦全蚀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的特点。我市自2000年在长葛官亭乡官庄村发现以来,面积逐年扩大,疫情向严重方向发展。为了确保我市小麦优质高产,我们对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原因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Ⅱ优辐819直播稻不同烤田始期效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Ⅱ优辐819直播稻不同烤田始期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烤田期应掌握在达到有效穗数70%~80%时进行。随着烤田始期的提前,群体结构得到改善,产量也随之相应提高。在构成产量的诸因素中,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增加有效穗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几个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浩 《油气储运》2005,(4):26-28
秋优99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秋A×广恢99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感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3天,比对照博优998迟熟2.6天.株高106.6厘米,株形、叶形好,群体整齐,分蘖较强,较易落粒,抗倒力较弱,熟期转色好.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数20.2万穗,穗长22.8厘米,每穗总粒数137.1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0.9克.  相似文献
9.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杂交早稻的株高、穗长、生育期、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8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同江市主栽作物之一,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51万亩,占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的23.2%,但稻谷产量却占全市粮豆总产的50%左右。随着我市临江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全市水稻面积可发展到100多万亩,成为我省重要的水稻生产主产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盲目地追求密度,导致水稻穗数过多,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反而下降,造成了减产。在穗数少时,每穗粒数虽多,但因穗数不足,总粒数也相应减少,产量也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