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完全免费 | 433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61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81篇 |
2015年 | 277篇 |
2014年 | 388篇 |
2013年 | 374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287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216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揭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收集和实测北京南郊-大兴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共进行分析。【结果】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4、12.76和12.89 g·kg-1,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80.5、59.2和49.0 km,呈递减趋势。大兴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之势。从1980年到2000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由低向高逐级累积的规律,具体变化为有机质含量一级和二级的土地面积从无增加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0%和14.3%,含量三级的土地面积从23.0%增加到37.1%,四级土地面积减少很少,约为2.19%,五级土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为50.4%。【结论】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是有机质含量普遍上升的原因,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的有机质入不敷出,呈下降的趋势,应注意土壤的培肥管理。 相似文献
2.
3.
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收获指数(HI)反映了作物群体光合同化物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能力,是评价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和栽培成效的重要指标。随着作物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和栽培措施的不断改善,禾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已由过去的0.3左右提高到现在的0.4~0.5,有的甚至达到了0.6。HI有着较高的遗传力,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物光合特性、输导组织的结构、穗部性状、N素水平以及水分等都对HI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外源镉铅铜锌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特性及改性剂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8,他引:52
采用盆栽、田间试验及连续浸提分组方法,研究了外源Cd、Pb、Cu、Zn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石灰 钙镁磷肥施用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外源Cd污染土主要以残渣态和交换态为主。原状土中Pb、Cu、Zn主要以残渣态为主,而外源重金属Pb、Cu、Zn在土壤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外源重金属土 石灰和钙镁磷肥后使土壤中的交换态Cd、Pb、Cu、Zn下降,而碳酸盐结合态Cd、Pb、Cu、Zn含量增加。pH提高,使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下降,pH降低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6.
7.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高通量,而且高敏感性等特点,该技术在分子诊断、分子生物学研究、动植物检疫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植物病害和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流收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提高已在太湖地区农村示范运行的生活垃圾源头分流收集系统的有效分拣率,通过建立分拣人员个人决策(经济)模型.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有效分拣率影响的敏感度排序为:劳动力成本〉垃圾中可回收废品含量〉可回收废品单价〉垃圾处置成本〉垃圾中可堆肥垃圾含量。根据各因素的可调控性,建议采用由分拣人员定额包干垃圾处置成本的方式,以刺激分拣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有效分拣率。 相似文献
9.
蔬菜中铅镉铜锌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43
用通过大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蔬菜中Pb、Cd、Cu、Zn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蔬菜对Pb、Cd、Cu、Zn的富集可分为高富集、中富集和低富集,针对不同的土壤污染程度,可以选择不同富集系数的蔬菜种植;(2)提高土壤pH值,有助于降低蔬菜中Pb、Cd、Cu、Zn的含量;调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应注意适度,过高会导致相反的结果;(3)土壤Pb、Cd、Cu、Zn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Cu与Zn之间具有相互的拮抗作用,Cu对Pb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本文提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师范教育的缺失、师范教育的偏颇、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高原期”、教学效能感的走低、教学与科研的失衡以及教学管理的偏颇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