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9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完全免费 | 577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98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84篇 |
2016年 | 208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398篇 |
2013年 | 387篇 |
2012年 | 491篇 |
2011年 | 483篇 |
2010年 | 432篇 |
2009年 | 466篇 |
2008年 | 484篇 |
2007年 | 350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29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植物耐旱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114,自引:11,他引:103
李吉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3):92-100
本文综合评述了植物的各种耐旱机理。依据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行为,把植物的耐旱机理分为3个基本类型:(1)逃避干旱;(2)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3)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逃避干旱的植物(如沙漠短生植物)具有在严重的干旱胁迫发生之前就完成其生命周期的能力,但它们的特点本文未加以讨论。而着重讨论了忍耐干旱的植物的耐旱特点。高水势延迟脱水的植物是以保持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丧失为其主要的耐旱特征。而低水势忍耐脱水的植物则是以保持膨压和原生质忍耐脱水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沙棘膜脂过氧化保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与中度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重度干旱下3种酶活性均能在胁迫初期随时间延长而上升;抗氧化物质AsA在轻度、中度干旱下高于对照,GSH含量在轻度干旱下含量与对照接近,中度及重度干旱下前、中期随时间延长趋于增加,而后期降低,表明干旱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高,能有效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由于沙棘保护酶体系(SOD、POD、CAT)、抗氧化物质(AsA、GSH)、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缓慢,重度干旱下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强耐旱性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地膜覆盖导致减产进行分析表明,施P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覆膜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生长,开花和灌浆期根系主要向下分布,但吸水量并没有按比例增加,导致同化产物的浪费。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在播种70d之后不再增加,且繁殖器官发育不良。在本试验条件下,播前土壤底墒较好,地膜覆盖由于改善了地表水温条件,前期大量利用土壤水分,且后期降水不足,中下部丰富的根系不能发挥作用,导致产量下降。对照、耕作层施磷、覆膜、耕作层施磷加地膜覆盖 4个处理的产量分别为 2516.5,2734.1,1269.4和 1625.1kg/ha。 相似文献
4.
作物抗旱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据统计,世界上1/3的可耕地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其它耕地也常受到周期性或难以预期的干旱而减产.干旱是我国广大粮食产区的重要环境胁迫,是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1]. 相似文献
5.
发掘玉米耐旱基因及其连锁分子标记是构建耐旱分子育种技术的重要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整理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中已有耐旱相关性状的QTL信息,借助高密度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谱IBM和临近分子标记,建立耐旱相关性状的QTL一致性图谱,进而发掘通用QTL。研究显示,在干旱条件下于10个定位群体中共发现与9个玉米农艺及生理性状有关的181个QTL,建立了全长3582.1cM的耐旱相关性状的QTL一致性图谱,发掘出15个"通用耐旱QTL"及其连锁标记。研究结果为确定玉米耐旱基因位点和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7.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水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了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并制定了水量平衡表,用干旱危险系数作为指标评价了水土保持林地的水分动态.研究表明:黄土区林地地表径流很少,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系统的主要支出项为蒸发散量.因此,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的效益,必须降低林分的蒸发散、抑制林地蒸发,即减小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采用BP340 0精密电子天平 ,于 2 0 0 2年夏季研究了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 ,4种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日蒸腾耗水速率及实际耗水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各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 10 :0 0— 14 :0 0之间 ,阔叶树种的蒸腾耗水速率远远大于针叶树种 ,是针叶树种的 5~ 7倍 ,苗木的耗水速率排序为 :黄栌 >火炬树 >侧柏 >油松 ;1年生的黄栌和火炬树与 5年生侧柏的日耗水量相差不大 ,是油松的 1倍 .当苗木受到干旱胁迫后 ,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会提前 ,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同 ,耗水速率排序为 :火炬树 >黄栌 >油松 >侧柏 .在中等干旱胁迫下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分别下降了 5 4 0 %、6 8 6 %、87 2 %和 90 2 % ;侧柏和黄栌之间 ,油松和火炬树之间的日耗水量基本相同 ,但侧柏和黄栌只有油松和火炬树的一半 ;干旱胁迫继续加重后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只有水分正常条件下的 15 7%、12 1%、4 3%和 9 2 % ,日耗水总量下降到 5 %~10 % ,4个树种间相差不大 .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叶绿体结构、光合色素的含量、光合酶的活性,活性氧代谢及叶绿素荧光等几方面综合分析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分析了气孔与非气孔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干旱的程度,今后应加强各个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陇中半干旱区旱地进行了马铃薯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高产量达24 216.7 kg/hm2,是当地平均产量的1.2倍,高磷处理比无磷处理增产马铃薯7 510.8 kg/hm2,增幅44.96%,1 kg P2O5增产马铃薯25 kg,纯收益增加3 262元/hm2,施磷效益极显著.试验认为,OPT中钾量合适,磷量偏低,氮量可能偏高,最佳的施肥量为N 200 kg/hm2、P2O5 300 kg/hm2、K2O 150 kg/hm2,3种肥料的养分配比为N∶P2O5∶K2O=100∶150∶7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