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WboA基因编码光滑型布鲁氏菌脂多糖(LPS)O-侧链合成必须的糖基转移酶,该基因的缺失或破坏会影响布鲁氏菌光滑型表型的形成。本研究拟构建WboA基因缺失的重组粗糙型布鲁氏菌,以使布鲁氏菌弱毒疫苗与野毒株布鲁氏菌感染相区分。【方法】以猪源光滑型布鲁氏菌S2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将氯霉素抗性基因(Cmr)完全替代S2株的WboA基因,获得重组粗糙型布鲁氏菌rS2-WboA株。【结果】rS2-WboA株在适宜的培养基(TSA)上传50代后仍保持对氯霉素的抗性。用1×107 CFU rS2-WboA免疫Balb/c小鼠和豚鼠,1个月后均能通过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到粗糙型抗体。1×1011 CFU rS2-WboA菌攻毒Balb/c小鼠后,不会引起死亡,并且能抵抗200 CFU强毒M28的攻击。小鼠试验显示了rS2-WboA与原始株S2相似的保护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其保护性也略高于另一重组株rS2-WbkC。【结论】WboA可作为构建重组粗糙型布鲁氏菌疫苗株缺失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
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病,简称布病[1]。在动物中羊、牛、猪最易感,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睾丸炎等;人接触该病原菌污染物,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2]。该病被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目前在我国畜群中仍时有发生,给畜牧业生产了和人类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通量牛布鲁氏菌间接ELISA诊断方法,为科学高效诊断牛布鲁氏菌病提供技术手段。【方法】以提纯的猪布鲁氏菌S2株脂多糖(LPS)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了抗原包被浓度、包被液、抗原包被时间、封闭液、样品稀释液、血清稀释倍数、兔抗牛酶标抗体稀释液、兔抗牛酶标抗体稀释浓度、最佳TMB底物反应时间等参数,初步建立了牛布鲁氏菌间接ELSIA方法。并用上述条件初步建立的方法对176份牛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和132份牛布鲁氏菌病阴性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经SPSS17.0软件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确定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阴阳性判定的临界点。使用质控阴、阳性血清评价试剂盒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试剂盒及商品化试剂盒同时对临床上1 200份牛血清样本进行比对检测,比较其符合率。【结果】通过棋盘法确定的试剂盒中各组分的最佳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0 μg·mL-1,最适包被液为碳酸盐缓冲液,最佳包被时间为2—8℃、16 h,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50,最佳封闭液为含有3%明胶的PBST,最佳样品稀释液为含有0.5%蔗糖的PBST,最佳兔抗牛酶标抗体稀释液为含有5%马血清的PBST,最佳兔抗牛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20 000,最佳TMB底物反应时间为15 min。按上述条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176份牛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和132份牛布鲁氏菌阴性血清,并统计结果后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该方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线下面积为0.98。最佳判定临界点为样本OD值/阳性OD值(S/P)×100%=20%。在此临界值上时,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5.5%。对1 200份临床样本的比对检测显示,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6.25%。【结论】建立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的牛布鲁氏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BP26是布鲁氏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本研究采用bp26基因缺失株和BP26蛋白分别与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作用,探讨布鲁氏菌bp2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BP26蛋白,overlap技术构建布鲁氏菌bp26基因缺失株,用BP26蛋白和bp26基因缺失株分别侵染HPT-8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ELISA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结果】 从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克隆出bp26基因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获得纯化的BP26蛋白,经SDS-PAGE验证正确,Western-Blot鉴定具有免疫原性。将目的片段bp26基因的上下臂插入到自杀载体pGEM-7zf中,电转至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感受态细胞中,成功筛选出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bp26基因缺失株。用BP26蛋白与bp26基因缺失株分别侵染HPT-8层细胞,BP26蛋白使细胞变形且贴壁不牢,缺失株导致细胞大量脱落溶解,ELISA检测蛋白侵染HPT-8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而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下降。缺失株侵染HPT-8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6、TNF-α均高于M5-90对照组,LDH和IL-10均低于M5-90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功获得了布鲁氏菌BP26蛋白和M5-90Δbp26缺失株,BP26蛋白可以引起HPT-8细胞的炎性反应,有细胞毒性作用,bp26基因缺失株对HPT-8细胞有损伤作用,bp26基因在布鲁氏菌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患病的动物不仅易出现流产、不育、生殖器官炎症,还可经奶制品、流产物或其它途径感染人,导致人的波状热、关节痛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因此,在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7.
牛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世界流行的动物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该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能够引起怀孕母牛胎盘坏死及间质性乳腺炎,新生小牛多患有纤维素性肺炎。就流产布鲁氏菌的致病性、对吞噬细胞和非吞噬细胞的侵袭力、在胞内的生存机制及阻碍吞噬细小体-溶酶体的粘附进行综述,尤其对获得性免疫反应如何抵抗布鲁氏菌感染作了重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传染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危害较大,以患畜传染人为主,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1发生情况
在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并可传染人和其他动物,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诊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9.
10.
牛患病是由于机体功能损害或因与外界环境失衡而引起,其结果是导致牛生长受阻、严重的还会死亡。因此,牛场必须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发病减少,而一旦发病,只要及时进行诊治,可使患病造成的损失与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