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完全免费   29篇
  综合类   1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选育三代效果评价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报道了以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为基础群体,使用混合选择方法进行选育所产生的选育系F3的选育效果及其评价。在青岛、广州及蚌埠三个试验场,F3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的日增重率提高14.1%、7.5%和80.8%,平均每代选育效应为4.7%、2.5%和26.9%。选育系体侧、尾部条纹更清晰,形态特征更加符合尼罗罗非鱼标准,体重变异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有较大纯化。尼罗罗非鱼在三个试验点的选育都有生长的效果,但三地差异较大,尤其是蚌埠试验场选育系日增重率和选育效应比其它2个试验场的高出甚多,这启示我们在选育过程中要重视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互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三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和同一种奥利亚罗非鱼生产了三个杂交组合,对他们的雄性率、生长率、成活率及单位面积净产量的比较试验表明:①雄性率为“泰国”(♀)×奥利亚(♂)>“吉富”(♀)×奥利亚(♂)>“88”(♀)×奥利亚(♂)(P<0.01);②绝对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瞬时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③成活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④单位面积净产量为“吉它”(♀)×奥利亚(♀)>“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总的说来,养殖性能以“吉富”(♀)×奥利亚(♂)较好,“泰国”(♀)×奥利亚(♂)次之,“88”(♀)×奥利亚(♂)较差。  相似文献
3.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评估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台湾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F8生长改良效果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6.
二氢吡啶对尼罗罗非鱼生产性能及机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氢吡啶以 4个不同水平 (0、50、1 0 0、1 50mg kg)添加饲喂尼罗罗非鱼 64d ,探讨了二氢吡啶的适宜添加水平及其对机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二氢吡啶 (50、1 0 0、1 50mg kg)可使日增重分别提高 1 7.2 %(p <0 .0 5)、9.1 %、2 .5 % ,体重特定生长率提高 1 5 .5 %、9.3 %、5 .1 % ,饵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降低 1 2 .1 %、1 2 .7%、5 .9% ,但对试验鱼平均存活率无影响 ;二氢吡啶可显著降低试验组肝LPO含量 ,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能 ;试验组肝SOD活性呈上升趋势 ,未达显著水平 ;二氢吡啶可分别降低试验组肝脂肪 (绝干 )的含量 1 9.7% (p<0 .0 5)、1 8.6 % (p <0 .0 5)、2 4 .1 % (p <0 .0 1 ) ,对血清GOT和GPT的活性无影响。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机体抗氧化性能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但生长速度并非如此 ,即生长速度最快的鱼其抗氧化性能并不一定最佳  相似文献
7.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核型及DNA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备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染色体,经核型分析,奥利亚罗非鱼为2n=44,6sm+24st+14t;NF=50。尼罗罗非鱼为2n=44,6sm+24st+14t;NF=50。经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红血球的DNA含量,奥利亚罗非鱼为2C=2.22pg(2.22pg/Nucl);尼罗罗非鱼为2C=2.27pg(2.27pg/Nucl)。经对比分析,两种鱼  相似文献
8.
RAPD和AFLP在分析尼罗罗非鱼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了RAPD和AFLP标记技术在尼罗罗非鱼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共筛选20个RAPD引物和7个AFLP引物组合,检测到AFLP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多态信息量稍低于RAPD标记,但AFLP标记的多态性检测效率显著高于RAPD标记。两种分子标记所得遗传相似系数接近。结果表明:AFLP和RAPD适宜于基因组DNA检测,但AFLP优于RAPD。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化遗传标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10%、0.15%的木聚糖酶,饲喂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75 d后,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探讨木聚糖酶促进尼罗罗非鱼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0.10%木聚糖酶浓度组鱼的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浓度组鱼血清中K 的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Na 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5%、0.10%浓度组鱼血清中C 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鱼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TP和ALB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球蛋白(GLO)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R I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和0.15%组鱼血清中TR I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血糖(GLU)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水平,提高营养素的吸收量,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