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完全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37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200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主要菌群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选择健康的 35日龄断奶仔猪 4 8头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圈 ,每圈 8头。一组饲喂含 0 3%甘露寡糖 +基础日粮 ,另一组饲喂基础日粮 ,进行了为期 2 8d的饲养试验。从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主要菌群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着手 ,探讨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 ,甘露寡糖 (MOS)降低仔猪腹泻频率为5 4 % ;在提高机体免疫方面 ,MOS对淋巴细胞数 (CD3 )和外周血液IgG含量均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MOS组血清SOD、PSH -PX活性均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在生产性能方面 ,甘露寡糖组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有明显的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 ,甘露寡糖可以显著降低盲肠、结肠大肠杆菌浓度 (P <0 0 5 ) ;同时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浓度 (P <0 0 5 ) ,但对结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影响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低聚糖对肉鸡肠道内主要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选择 1日龄健康AA肉鸡 6 0 0羽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设 4个重复 ,分别施以 3种不同日粮 :基础日粮添加 0 .1%异麦芽低聚糖 (低聚糖组 ) ;基础日粮添加 3.3mg/kg硫酸粘杆菌素 16 .5mg/kg杆菌肽锌 (抗生素组 )和基础日粮 (空白对照 )组 ,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分别于肉鸡 2 1日龄和 42日龄时从各组中选 2只试验鸡 ,解剖 ,取其空肠和盲肠新鲜内容物 ,用以测定试验鸡肠道中主要微生物菌群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乳酸杆菌 )的数量。结果表明 :添加低聚糖组试鸡空肠和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在添加低聚糖组肉鸡肠道内仅检测到很少或几乎没有沙门氏菌 ;添加抗生素组试鸡中空肠和盲肠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乳酸杆菌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中国东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采样,得到鸡泄殖腔拭子292份、饲料和水29份、鸡舍尘土和垫料28份,共349份。用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共分离到大肠杆菌241株(东北地区107株;华南地区107株;华中地区12株;华北地区15株),分离率为69.1%。共有血清型67种,每种血清型1~2株,个别血清型有10株左右。呈地区性和多样性分布,有些地区有优势型,有的地区优势型不明显。细菌耐药性非常严重,以多重耐药为主,耐10~19种药物的菌株占50%以上,有一定地区性。总体上耐药率最高的是萘啶酸(88.1%),其它依次为四环素85.7%、磺胺甲基异恶唑81.0%、复方新诺明77.1%、氨苄西林76.2%、阿莫西林74.3%、链霉素66.2%、氟喹诺酮类57.1%~66.7%、氯霉素52.9%、庆大霉素39.0%、卡那霉素36.2%。 细菌对氟苯尼考、奥格门丁、头孢曲松、头孢噻吩、阿米卡星普遍敏感,耐药率仅为0~19.5%。使用抗菌药的鸡场,对相应药物耐药率较高。该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耐药机理和制订兽医临床抗菌药使用规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微生物资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酵母菌(Saccharomycessp.),对重金属离子Cu、Cd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研究了不同菌种对Cu、Cd离子的吸附特性和环境的pH值变化对生物修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中Cu、Cd较低(≤5mg·L-1)时,微生物修复性能良好,去除率可达25%~60%;而当Cu、Cd浓度较高时,修复性能下降,且不同菌体对Cu、Cd的修复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Cu来说,3种微生物修复效果均较好,其修复性能顺序为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而对Cd的生物吸附,3种菌差异较大,大肠杆菌与枯草杆菌较好,酵母菌修复效果很差。环境pH值对3种微生物的生物吸附作用也产生一定影响,对Cd的影响表现为低pH值,降低其生物的吸附效应,高pH值有利于生物吸附,但pH值变化对Cu的微生物吸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耐药性中药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琼脂挖孔培养法、琼脂平板点种培养法和药敏纸片法,研究了中药对人源和动物源性10株耐药大肠杆菌体外耐药特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中3种物质(分别命名为:ITl、IT2、IT3)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ITl对氟喹诺酮类、卡那霉素、氯霉素的耐药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T2、IT3对氯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的中药抑制率达到90%,但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杭州湾粪大肠杆菌和异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因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1999年5月 ̄6月的杭州湾现场调查资料,对杭州湾粪大肠肝菌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杭州湾粪大肠肝菌数量分布主要受陆源性物质的支配,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而异养细菌则主要与浮游植物的数量有关,其分布特征为西南低东部高。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粪大肠肝菌和异养细菌除均与水温、盐度相关较高外,前者还与无机磷、而后者则与叶绿素a呈现数量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规模化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药敏区系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四川省16个和广西1规模化猪场临诊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只的肛试粪样及死亡猪只的心血和肝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245株,从四川省12个规模化猪场临诊发生典型仔猪副伤寒猪只中分离出致病性沙门氏菌27株。用16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药敏测定,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性为主。大肠杆菌菌株最为敏感的药物是头孢唑啉、新霉素,而对林可霉素、青霉素钾的敏感率极低。对沙门 相似文献
10.
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河南7个县市的不同鸡群中采集鸡大肠杆菌病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分离出35株鸡大肠杆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全部菌株对动物均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多数菌株可使动物死亡率达100%.O因子血清鉴定发现8个血清型,分别为O78,O54,O119,O26,O14,O9,O8,O5,其中O78型分离率为25/35,占总数的71.4%,主要分布于许昌、项城、荥阳等地,其它血清型各占1株,此外尚有3株暂未定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各地分离菌株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但所有菌株对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