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585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39篇
  351篇
综合类   100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活性炭微孔结构对丁烷吸附的影响。[方法]选用8个不同原料、不同工艺生产的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物理性能,研究了活性炭的微孔对丁烷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分布与丁烷吸附有着密切的关系。微孔中的1.2~2.0nm 范围内的孔容积越大,活性炭丁烷活性越大;0.5~0.9nm的孔容积越大,活性炭丁烷持附性越大,导致BWC会越小。[结论]为活性炭的吸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改性麦饭石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分别从吸附剂添加量、溶液pH值、振荡时间、平衡温度4方面研究了改性麦饭石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并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37℃添加0.1%改性麦饭石,60 min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对5种不同工艺制备的杉木颗粒活性炭的丁烷活性、丁烷工作容量、丁烷持附性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烷吸附性能与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分布有着密切联系.对丁烷活性起作用的孔主要集中在1.16~2.00 nm;对丁烷工作容量有显著影响的孔径介于2.0~4.0 nm;对丁烷持附性影响最大的孔分布在0.5~1.0 nm.大孔对整个吸附过程没有什么显著影响,只是作为丁烷分子进入中孔、微孔的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4.
对糠醛渣制得的活性炭,采用S2Cl2回流负载,再微波焙烧的方法进行改性,采用Boe-hm滴定法和FT-IR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对比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孔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的Hg2+吸附性能。Boehm滴定分析表明活性炭改性后的总酸度、羧基、内酯基皆有增加;FT-IR谱图上700~500 cm-1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增加了C—S、S—S键,孔径分布分析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微孔更加发达。在Hg2+初始质量浓度1~6 mg/L、温度25℃、pH值6.0~7.0、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经S2Cl2改性后活性炭用量为2.5 g/L时,对水体中Hg2+去除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5.
木质颗粒活性炭的孔结构对丁烷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不同工艺制备的杉木颗粒活性炭的丁烷活性、丁烷工作容量、丁烷持附性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烷吸附性能与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分布有着密切联系。对丁烷活性起作用的孔主要集中在1.16~2.00 nm;对丁烷工作容量有显著影响的孔径介于2.0~4.0 nm;对丁烷持附性影响最大的孔分布在0.5~1.0 nm。大孔对整个吸附过程没有什么显著影响,只是作为丁烷分子进入中孔、微孔的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6.
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研究竹炭对Ni(Ⅱ)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介质pH、粒径大小、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吸附存有影响,在298 K、pH =3.0、初始浓度C0=0.113 mg·mL-1、反应时间为24 h、竹炭粒径为0.2 ~0.4 mm等条件下,每克竹炭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5.57 mg;与一级动力学相比,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100 min;竹炭对Ni(Ⅱ)的吸附更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竹炭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吸附热力学参数为:△H =8.19 kJ·mol-1,△S =78.12 J·mol-1K-1,△G298k=-15.08 kJ·mo1-1.此外,还采用红外光谱方法探讨了吸附前后相关化学官能团的变化.研究表明,竹炭可用于去除废水中Ni(Ⅱ)离子.  相似文献   
7.
康海生  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266-268,379
采用氨催化-热固化法合成了板栗壳色素-甲醛树脂,研究了甲醛用量对所合成树脂元素组成、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吸附去除水中Cu(Ⅱ)、Zn(Ⅱ)、Ni(Ⅱ)、Pb(Ⅱ)、Cd(Ⅱ)、Hg(Ⅱ)性能的影响.与板栗壳色素相比,合成树脂中C、H、N元素含量以及H/C、N/C均略有增加,而O、S元素含量及其与C元素的原子数比均下降,但不同甲醛用量对所合成树脂中各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4时所合成树脂的离子交换量最大.不同重金属最适的甲醛用量不同,Cu(Ⅱ)、Hg(Ⅱ)、Zn(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0.825时有最优的吸附效果,Cd(Ⅱ)、Ni(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750时去除率最高,而Pb(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225时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赤泥吸附废水中镍离子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方法对赤泥吸附废水中镍离子的影响因素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在反应温度为25℃,振荡时间为1.5h条件下,向pH =6.7,50 mg/L含镍废水中投加2 g/L赤泥,镍离子去除率近90%.随着赤泥投加量、振荡时间以及pH增加,镍离子去除率逐渐增大.700℃焙烧赤泥较未经处理赤泥(原赤泥)的吸附能力略高.二级动力学方程可拟合赤泥吸附镍离子的过程,Langmuir模型较好地描述赤泥对镍离子的吸附热力学特性,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192.308 mg/g.赤泥吸附镍离子为吸热反应,并且为自发行为.[结论]该研究可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鸡蛋壳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性能,考察鸡蛋壳用量、pH、初始磷浓度以及超声震荡功率对鸡蛋壳吸附磷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鸡蛋壳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鸡蛋壳用量为1.3 g,pH为2,初始磷浓度为24μg/mL,超声震荡功率为100 W 时,对磷的吸附率可达95.54%。其动力学过程遵循Morris 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胀珍珠岩经过镧系稀土金属元素改性后处理了含磷废水。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膨胀珍珠岩对废水中的磷酸盐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当废水pH值为6~9,磷浓度为25mg/L,按改性膨胀珍珠岩与磷质量比为50:1来处理含磷废水,反应时间在4h之内,剩余磷酸盐的浓度小于0.5mg/L,磷酸盐的去除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