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篇 |
完全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7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合肥地区寒季型草坪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试验表明: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较适应合肥的气候。另外,还总结了合肥地区寒季型草坪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1
利用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合肥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t检验法对合肥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8月,减少最缓的是4月。合肥市年日照时数在1969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5.
合肥环城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合肥环城公园绿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环城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有145种,属于64科114属.乔木层树种有62种,木犀科、豆科、杉科、木兰科和松科等为优势科,刺槐、女贞、构树、枫杨、棕榈、水杉、黄山栾和广玉兰等为优势种.少数种占有较大比例,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占有一定比例.群落类型中,常绿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占群落总数的87.04%.乔木层、灌木层优势种中,引种栽培植物占有相当比例,与城郊次生植被以地带性树种形成的森林群落有一定区别.应以地带性树种为主体,在遵从植物生态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灌木和宿根地被植物,逐步形成稳定的复合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6.
丰乐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以合肥丰乐生态园为例阐述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总体规划、规划理念,探讨了生态观光农业的规划过程。 相似文献
7.
8.
几个臭椿种源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臭椿的8个种源的种子生物学特性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指标包括种子形态、千粒重、净度、含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速度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臭椿种子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明显.其中千粒重最大的种源是鲁南,为29.60g,最小的是安徽合肥,为20.33g,平均值为23.43g;供试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为49%,发芽率最高的种源是鲁南,为79%,最小的是安徽合肥,为21%;活力指数平均值为21.98,最大的是鲁南,为33.53,最小的是安徽合肥,为6.17(河南种子未发芽除外);种翅的长、宽与臭椿种实重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进一步聚类分析,将供试种源划分为4类,其中鲁南、宁夏中卫、鲁中、鼻东4个种源的种子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指导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有序发展,进而为改善合肥市新农村建设面貌,增强新农村发展活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