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完全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9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凉山州水稻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引进品种和选育的品系进行丰产性和抗低温试验,以确定相应品种(品系)的适应性及其适宜范围。结果表明:品比试验中常规稻TG8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均居第1位,TG2、云光109、TG3和TG6产量表现也较好;杂交稻中以滇杂80理论产量最高,滇杂94、滇杂506、陵香优18、滇杂35较好,实收产量以陵香优18产量最高,较好的有滇杂80等。常规稻结实率普遍高于杂交稻,只能在积温高的偏南低海拔地区种植。抗低温试验中理论产量以内香优9号最高,民优1号次之,中优188第3,依次为绵2优151、华优75、民优2号、金优188、内香优3号、民丰1号,均比对照Ⅱ优838高。 相似文献
3.
4.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引导彝族家支文化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完成国家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凉山玉米育种途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永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649-650
我所玉米育种工作已开展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由于人力、物力及其它方面的原因,玉米育种进展较慢。在六、七十年代主要是引育结合。从“六·五”期间以来坚持以自育杂交种为方向。在“七·五”期间育成了两个玉米杂交种,通过了凉州品种审定小组的审定。这两个品种在与凉山相同的生态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为了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少走弯路,减少育目性,有必要对育种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婚俗是凉山彝族人生礼仪中颇具特色的礼仪,它不仅是彝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彝族语言、文学、宗教、法律等方面的内涵。对彝族婚俗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宣传彝族民俗文化,也有利于凉山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的概况,指出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具有培养社会角色、凝聚家支力量和传承彝族文化的功能,对凉山彝族的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探讨了彝族家支观念对凉山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不仅是凉山社会的组织结构,而且是家支成员的保障系统,具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的功能;具有互动性,可促进凉山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习惯法的实施者,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凉山新农村建设中的彝族家支观念的消极因素,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家支复仇事件及家支干政等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家支意识的强化导致凉山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权管理职能的弱化;在家支观念中十分突出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阻碍了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