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上升—平稳—上升”.(2)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襄樊、黄冈2地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随州等4地为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地区;宜昌等4地为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地区;十堰等6地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进一步利用LMD1模型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1993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87.30%、71.89%和13.69%的碳减排;而经济因素则引发了269.28%的碳增量.最后,立足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3):336-342
利用1996-2009年中国27个省级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核算了相关省份农业生产导致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利用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全国层面和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从业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则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农业碳排放量,而农业生产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物质投入的五个方面: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及农村用电,利用农业碳排放量估算模型,计算吉林省1999-2011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农业碳排放总量、组成结构以及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分为二个阶段,即波动增长阶段和稳步增长阶段。碳排放总量由1999年的205.3632万t增加到2011年的371.7199万t;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保持不变,依次是化肥、农村用电、农膜、柴油、农药碳排放量;农业碳排放强度从1999年的505.2855kg/hm2升高到2011年的711.7935kg/hm2,其与人均GDP 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呈三次函数曲线,预计2012年将达到转折点。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总数、人均GDP、农业贡献值、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等驱动因素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6806、0.0767、0.2160、0.1247、0.0572。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显示:2012-2016年,吉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将由392.4663万t增加到494.1911万t,农业碳排放强度由709.1317kg/hm2下降到561.4089kg/hm2。吉林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否则,吉林省农业减排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4.
运用SWOT分析法,对宝鸡地区发展农业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即构建农业碳汇市场,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鼓励科技创新,设立碳基金,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业碳汇项目的发展,为农业碳汇市场的形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发展农业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整体把握与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即增强全社会的农业碳汇意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碳汇市场,进行科技创新,为农业碳汇市场的有效、规范的运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7.
8.
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对2005-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发现碳排放量一直稳中有升。在此基础上,利用Kaya恒等式模型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累计产生15.16%的碳增量;而结构因素、效率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累计实现14.00%、10.25%、2.53%的碳减排。最后提出促进淮北市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保定西部8县为例,对该地区1997~2012年农业碳排量进行测算,并运用EKC曲线模型对保定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保定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在逐年升高,但近几年增长速度开始放缓;EKC模型显示保定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即将进入下降阶段,然而多种因素会对该趋势产生影响,该区域仍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最后提出科学降低化肥、农药、塑膜的使用量,采用先进农业技术降低机械碳排量,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洪业应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38-42
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所产生依赖的变化趋势及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重庆市1978-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数据为基础,根据IPCC提出的碳转化系数计算方法,探讨了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了脱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34年来重庆市农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53%,化肥施用和农业灌溉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区域微观层面上,农业投入产生的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势特征.从脱钩分析来看,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强负脱钩、弱脱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