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59篇
  免费   3545篇
  国内免费   6494篇
林业   3996篇
农学   13322篇
基础科学   9749篇
  7194篇
综合类   81828篇
农作物   16536篇
水产渔业   2649篇
畜牧兽医   15361篇
园艺   6941篇
植物保护   6922篇
  2024年   513篇
  2023年   2414篇
  2022年   2774篇
  2021年   3060篇
  2020年   3282篇
  2019年   3969篇
  2018年   2063篇
  2017年   3691篇
  2016年   4556篇
  2015年   4712篇
  2014年   8106篇
  2013年   7881篇
  2012年   10239篇
  2011年   10320篇
  2010年   9309篇
  2009年   9628篇
  2008年   10172篇
  2007年   8992篇
  2006年   7840篇
  2005年   6911篇
  2004年   5252篇
  2003年   4247篇
  2002年   3650篇
  2001年   3565篇
  2000年   3170篇
  1999年   2764篇
  1998年   2631篇
  1997年   2526篇
  1996年   2433篇
  1995年   2294篇
  1994年   2098篇
  1993年   1788篇
  1992年   1830篇
  1991年   1747篇
  1990年   1463篇
  1989年   1445篇
  1988年   241篇
  1987年   220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9篇
  1965年   67篇
  1958年   24篇
  1957年   124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幼龄果园面积不断增加。在幼龄柑果园套种优质稻,对其稻米品质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果园套种水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等方面的表现优于水田水稻,其他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庐江县泥河镇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当地积极发展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处理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以生育进程、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产量等作为指标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入45%红四方复合肥600kg/hm2+有机肥1500kg/hm2,水稻的生育进程、经济性状更加合理,产量最高,极显著优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寒地稻作区水稻生殖生长阶段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延长根系及叶片功能、调整氮素、控制营养生长等,实现秆粗、穗大,防倒伏控早衰;通过水肥管理增加穗粒数、穗枝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提升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茶皂素是否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真菌生长以及抑制程度,采用牛津杯法,通过抑菌圈大小判断茶皂素是否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色毛癣菌对茶皂素敏感程度为高度敏感,后通过立体显微镜进一步验证茶皂素能破坏菌丝结构,导致菌丝断裂、自溶,茶皂素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然后采用体外抑菌方法研究茶皂素抑制红色毛癣菌机制,茶皂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与菌丝径向生长抑制率成正比,100、50和25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径向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10%、76.90%和57.60%.茶皂素溶液浓度与孢子萌发率成反比,茶皂素溶液浓度为25、50和100 mg/mL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7.82%、31.43%、11.70%.  相似文献   
5.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已经成为抗生素替代物研究的新热点。文章旨在探究月桂酸、单辛酸甘油酯、单月桂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大肠埃希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肠炎沙门氏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其中,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4种致病菌的作用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2016~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缓释型配方肥(N:P2O5:K2O=25:7:8,及5%其他中微量元素)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从而为套播油菜轻简化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制秸秆还田下,相比不施肥处理,分次施常规肥和一次性基施配方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套播油菜产量和收入;缓释型配方肥在减少肥料养分投入且一次性基施的情况下,仍能达到甚至优于常规肥分次施用的效果.对于晚稻套播油菜,缓释型配方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肥料,建议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犊牛腹泻源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率、耐药情况和LEE毒力岛eaeA和ler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宁夏5市16个规模化奶牛场1~2月龄犊牛病理性腹泻样本157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培养、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PCR鉴定,应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LEE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分离鉴定到大肠埃希氏菌62株,对四环素耐药率为100%,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哌拉西林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大于90.00%,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1.29%;LEE毒力岛eaeA基因的检出率为11.29%(7/62),ler基因的检出率为79.03%(49/62),二者同时检出率为3.23%(2/62)。结果表明,LEE的存在,可能是某些奶牛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原因之一,建议临床治疗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可以首选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8.
不同酶制剂对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酶制剂对水稻(Oryza sativa L.)秸秆和白酒糟(m︰m=1︰1)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设置CK(对照)、CEL(250 U·g-1纤维素酶)和XYL(250 U·g-1木聚糖酶)3个处理,青贮120 d后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CEL处理的感官评定等级为良好;CEL和XYL处理的干物质、粗脂肪、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的粗蛋白和磷含量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低于XYL处理(P<0.05);CEL和XYL处理30 h的养分消化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48 h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饲用价值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高于XYL处理(P<0.05)。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能够提高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的营养品质、养分消化率和饲用价值,且纤维素酶的添加效果优于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9.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_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 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_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酸化水平为5(p 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