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72篇
  免费   1582篇
  国内免费   1195篇
林业   3435篇
农学   5934篇
基础科学   6089篇
  2207篇
综合类   41292篇
农作物   3428篇
水产渔业   1302篇
畜牧兽医   7510篇
园艺   9164篇
植物保护   118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44篇
  2022年   1169篇
  2021年   1240篇
  2020年   1704篇
  2019年   1128篇
  2018年   644篇
  2017年   1845篇
  2016年   1966篇
  2015年   2707篇
  2014年   5959篇
  2013年   4953篇
  2012年   6316篇
  2011年   6629篇
  2010年   5776篇
  2009年   5877篇
  2008年   5940篇
  2007年   5071篇
  2006年   5112篇
  2005年   4380篇
  2004年   2496篇
  2003年   2099篇
  2002年   1469篇
  2001年   1602篇
  2000年   1028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8篇
  1965年   2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1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是全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积极推广种植经济类农作物。呼伦贝尔高寒地区积极推广免耕油菜种植技术,该文介绍了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化播种、田间管理与等技术要点,为油菜的优质高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一杨梅种植基地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农业径流中污染物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径流小区的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优化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下,径流水中氮、磷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优化施肥通过使用控释肥,有效控制氮素释放速率,优化施肥模式下径流中氨氮和硝态氮浓度远低于原有施肥模式,径流中氨氮浓度降低17.4%-90.2%,硝态氮浓度可以降低17.8%-47.8%。改变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径流中总氮浓度。优化施肥模式对减少总磷径流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是决定总磷流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以黄淮海区普通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67500、82500株/hm22个种植密度水平和0、180、27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量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施氮量是影响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主要因素.增加施氮量,<3.5μm与3.5~7.4μm淀粉粒体积比下降,>7.4μm淀粉粒体积比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增加;相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糊化温度降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影响效果相反.该研究中,在种植密度82500株/hm2、氮肥用量270 kg/hm2条件下,玉米籽粒淀粉平均粒径较大,大型淀粉粒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淀粉组成较优,且能兼顾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5.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恢复盐碱区生态系统稳定,在节省自然资源投入的同时提高冬枣种植经济效益.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冬枣种植户的问卷调研,利用多元有序回归方程和解释结构模型,考察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不强,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农业纯收入、参与合作社农户、经济效益认知、冬枣价格、技术试验与有机肥补贴是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层级结构及交互作用路径,作为深层根源因素的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农业纯收入对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起决定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童玲 《中国农资》2021,(9):12-12
人聚财聚,根力多"两大三专"一亮相乌兰察布市场,就成了该市场订货量最好的新品。近日,在根力多乌兰察布新品发布会上,"两大三专"系列新品在众多新型肥料中一举夺魁,成为发布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打款订货环节异常火爆,现金、刷卡忙个不停,短短半小时内就超越了预期效果。在现场,有一位种植大户让人印象深刻。他就是董瑞,今年订了50吨根力多肥料。他家到底种了多少亩地?为什么订了这么多根力多产品?为何对根力多产品情有独钟?他说了两点感受:"根力多让我挣钱了,我地里全是根力多的肥料袋。"简短朴实的言语,透露着他对根力多的信赖。  相似文献   
7.
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田间管理核心技术一直都是规模化种植高产栽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掌握夏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做好各个环节重点管控,可有效节约种植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供给。一、范围本栽培模式重点介绍了夏季种植玉米高密高效高产、集约化规模种植所需的品种、生态生产条件和宽窄行密植、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等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朱鸣鸣  徐镀涵  陈光燕  李平  成启明  陈超 《草地学报》2021,29(10):2323-233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我们对该地区的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弃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基于最小数据集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容重、全盐、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有效铜、有效铁等指标。结果表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获得的土壤质量均表现为林地 > 人工草地 > 天然草地 > 农田 > 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的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位于土壤质量分级中的"较高"水平,弃耕地土壤质量为三级,位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回归方式对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海拔(300、600、900 m)和不同郁闭度(0~0.2、0.3~0.5、0.6~0.8、>0.8)对3年生海南风吹楠进行回归种植,观测其生长指标、叶性和叶型的变化。结果显示:(1)>0.8郁闭度回归种植能显著降低海南风吹楠株高、地径、叶长(LL)、叶宽(LB),对光合色素等指标无显著影响;(2)600 m海拔处理组能显著增加株高、叶片含水量(CLWC)、比叶面积(SLAM)、叶绿素b(Chl b),对叶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600 m海拔和低郁闭度(0.3~0.8)回归种植有益于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