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5篇
  免费   690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林业   55篇
农学   2568篇
基础科学   940篇
  779篇
综合类   12019篇
农作物   169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78篇
园艺   389篇
植物保护   5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1108篇
  2011年   1131篇
  2010年   1014篇
  2009年   1076篇
  2008年   1032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861篇
  2004年   760篇
  2003年   661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413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 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 (20℃),浓度为2 × 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全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积极推广种植经济类农作物。呼伦贝尔高寒地区积极推广免耕油菜种植技术,该文介绍了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化播种、田间管理与等技术要点,为油菜的优质高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2016~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缓释型配方肥(N:P2O5:K2O=25:7:8,及5%其他中微量元素)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从而为套播油菜轻简化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制秸秆还田下,相比不施肥处理,分次施常规肥和一次性基施配方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套播油菜产量和收入;缓释型配方肥在减少肥料养分投入且一次性基施的情况下,仍能达到甚至优于常规肥分次施用的效果.对于晚稻套播油菜,缓释型配方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肥料,建议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择适当早花早熟的油菜资源是解决多熟制生产中冬季作物油菜与其它夏季作物接茬矛盾的关键;早花是早熟的基础,对油菜早花材料的早花形成原因开展研究,有利于通过分子育种加速选育适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本研究选取稳定的早花早熟品系GZ522作为研究对象,以甘蓝型油菜XY15为对照,采用生物统计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农艺性状和早花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GZ522播种后,50 d开始现蕾,60 d开始开花,比XY15要早75 d左右;在营养生长阶段,春化途径上的关键基因BnaFLC2的表达在GZ522中被抑制,在XY15中高表达;受BnaFLC2抑制的下游基因BnaFT和BnaSOC1在GZ522中表达显著上调。另外,在XY15与GZ522中,在BnaFLC2上游促进BnaFLC2表达的两个组蛋白甲基化基因BnaSDG8.A/C都是高表达的。根据BnaFLC2上下游基因的表达规律与开花早晚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引起GZ522早花的原因是BnaFLC2基因表达沉默,因此GZ522是一个BnaFLC2突变的早花类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9年油菜生育期内逐日气象资料、油菜产量和低温冻害数据,确定由最低气温构成的低温冻害天气指数指标,分析减产率和天气指数的关系,建立天气指数模型,使用燃烧定价法厘定了天气指数保险的纯保费率,并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触发条件下的差异保费率、赔付标准,设计油菜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合同.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依托于相关国标、文献和实际情况,指标客观、操作方便,设计思路可为相似区域油菜低温冻害天气指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油菜多室角果是一种高产相关性状,本研究对桑日白油菜(srb)多室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性状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具有稳定的多室角果表型,单株多室角果比例为94.7%~100.0%,每角果平均3.5个心皮。遗传上srb突变体中的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比较测序分析发现,srb中BrCLV3基因的CLE motif中存在一种新的单核苷酸突变(C/G),可导致其保守结构域的第12位组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将该位点命名为Brclv3Asp12。利用SNP标记进行分离群体的鉴定,证实Brclv3Asp12中的C/G单核苷酸变异与多室表型共分离。转基因互补测验和体外多肽的处理试验进一步证实,该材料中控制多室性状位点Brclv3Asp12突变导致了CLV3多肽活性的减弱,是形成多室角果性状的原因。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白菜型油菜srb多室性状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2007-2019年南通市暴雨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南通市暴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阐述了其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3年来南通市暴雨日数整体上呈略微增加的变化趋势。南通市暴雨日数年际之间波动起伏非常大。南通市暴雨天气主要发生于4-10月,其他月份无暴雨天气出现。暴雨最为集中的时间段为6-10月,该时间暴雨占94.0%;四季中,夏季是南通市暴雨发生概率最高的季节,占全年的70.0%;暴雨天气的天会给油菜地块造成拍打危害,还会导致涝渍或者洪涝灾害,给油菜生长发育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针对暴雨天气,气象部门应不断强化强暴雨天气的监测以及气象服务,并且与防汛部门、农业部门共同合作,有效防灾减灾,从而减少暴雨油菜种植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菜根肿病发病面积在66.7万公顷左右,约占总生产面积的10%,已严重威胁到油菜的安全生产。基于此,本研究以含有CRb抗根肿病位点的大白菜材料CR Shinki为供体亲本,以甘蓝型油菜国审杂交种华油杂62的父本Pol.CMS恢复系Bing409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及自交等育种程序,结合前景和遗传背景筛选,将CRb抗病位点导入到Bing409中。在BC3F2代获得了遗传背景高度接近Bing409且含CRb抗病位点的抗根肿病新恢复系Bing409R,进而成功选育了我国首个抗根肿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CRb抗病位点在甘蓝型油菜背景中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根肿病抗性遗传改良的同时并未对Bing409R及由其配制的杂交种华油杂62R的产量、品质造成不良影响,Bing409R及华油杂62R对我国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区根肿菌生理小种具有免疫抗性。本研究的开展为我国油菜抗根肿病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为我国抵抗油菜根肿病的威胁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伊犁地区2017—2019年引进的不同生态区30个油菜新品种,开展适应性筛选及评价研究.设置田间小区试验,调查记录不同品种的农艺学和经济学性状指标,测定收获产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10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产量排名前5的品种依次是中油杂750、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青杂5号,平均产量为297.24~360.02 kg/667 m2.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综合性状评判值排名前5的品种依次是中油杂750、青杂17、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多数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与籽粒产量的排序相一致,其中,有效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及千粒质量是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株高和生育期在产量建成中所占权重较小.综合产量表现和各性状灰色评判值,筛选出中油杂750、青杂17、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能为拓宽新疆油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