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体外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是否可以通过自噬调节奶牛淋巴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分离健康奶牛淋巴细胞,采用3-MA(3-Methyladenin,细胞自噬抑制剂)和不同质量浓度PA作用于淋巴细胞,收集细胞及上清,利用qRT-PCR检测淋巴细胞LC3B、Beclin1、mTOR、UKL1、SQSTM1、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情况;利用CCK-8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细胞活性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量。CCK-8结果表明:PA显著抑制淋巴细胞活性(P0.01),添加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1);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PA=0μg/mL)相比,PA处理组(不含3-MA)ULK1和LC3B mRNA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mTOR、Beclin1和SQSTM1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IL-1β和IL-6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而TNF-α未表达;添加3-MA后,与1μg/mL PA处理组相比较,SQSTM1和Beclin1极显著增加,而LC3B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IL-1β和IL-6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PA增加促炎因子IL-6和IL-1β的释放(P0.01),显著抑制TNF-α释放(P0.01),而含有3-MA的PA混合处理组则显著降低(P0.01)。综上,PA可通过自噬调节奶牛淋巴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氮摄入量和尿氮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氮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氮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棕榈蓟马在温室茄子为害时期和为害部位,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措施。[方法]于2015—2016年在山东省青州市朱良镇的日光温室内对茄子棕榈蓟马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日光温室内茄子自2015年9月下旬定植到2016年6月底拔秧,期间都有棕榈蓟马为害。从定植开始到5月下旬,即使在采取防治措施情况下,棕榈蓟马的种群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5月下旬达到种群高峰期,单叶若虫数达54头;6月底拔秧期,农户采用高温闷棚等措施使棕榈蓟马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但是弃棚后数量会上升,对周围其他作物造成危害。日光温室北侧靠近墙体植株上的棕榈蓟马数量偏多;东西方向棕榈蓟马数量呈现规律性波动;茄子上部幼嫩叶片上的棕榈蓟马数量较多,中部、下部数量较少。棕榈蓟马主要在叶背面为害,3、4、5、6月棕榈蓟马在叶片背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63%、73%、71%;09:00—11:00和15:30—18:00,叶片上若虫与成虫的比例不同,上午若虫与成虫数量的比例为5∶1,下午为3∶1。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在茄子叶片上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并具有密度依赖性。[结论]棕榈蓟马的防治适期为1月初结果期;棕榈蓟马成虫在傍晚比较活跃,施药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农药,重点喷施温室的北侧及幼嫩叶片,茄子拉秧后及时防治,降低虫口基数,防止其对下茬作物造成危害或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4.
以小钩叶藤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和化学离析的方法,获得小钩叶藤基部、2 m处、中部、梢部等轴向高度的节间和节部的维管束、导管的相关数据,系统分析其在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节间与节部维管束的弦向与径向直径在轴向上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节间、节部维管束、导管的密度在轴向具有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且节间维管束和导管单位面积分布数均显著低于节部(P0.05)。节间与节部导管分子长度在轴向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节间与节部导管直径在轴向变化无规律可循,节间导管分子长度和直径均显著高于节部,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选用18头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6头,每头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菜籽油和1.5%棕榈酸。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间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棕榈酸组的泌乳量、标准乳产量、乳脂率、乳总固形物、血糖、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棕榈酸组的标准乳产量、乳脂率、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IGF-1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5%棕榈酸能够缓解泌乳早期奶牛能量负平衡,调节奶牛体内糖脂代谢,提高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且效果优于菜籽油。  相似文献   
7.
Alternate two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s of green chemicals: spinosad & methoxyfenozide to combat the lesser date moth, Batrachedra amydraula and the Almond moth, Cadra cautella Walk on dates in Dakhla Oasis, New Valley, Egypt were done in 2010 and 201 I. Based on infestation of the early insect pest B. amydraula, the three-rotation program with basic 1st spray of spinosad 24 SC at 20 mL/100 L showed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ased on minimum effective rotation doses, alternating spinosad 24 SC at 20 mL/100 L, then methoxyfenozide 24 SC at 15 mL/100 L with two-week interval showed zero infestation and 1.8% at the last sample of 2010 and 2011, respectively. Based on infestation of the late insect pest, Cadra spp., tlhe same previous trend of the three-rotation results. Based on minimum effective rotation doses, alternating spinosad 24 SC at 20 mL/100 L, then methoxyfenozid 24 SC at 15 mL/100 L with three-week interval indicated less than 1% and 1% infestation during harvest for 2010 and 201 l, respectively. The last reflected important value when storing the fruit. Both products proved to be working under dry hot high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棕榈脂肪粉(PFP)对泌乳牛产奶性能、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642±11.6)kg、胎次(2.1±0.98)、产奶天数(103±8.2)d和平均日产奶量(37.3±2.8)kg的荷斯坦泌乳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占日粮干物质1%、2%和3%的PFP。饲养试验期111 d,包括21 d预试期和90 d正试期。结果表明:3%PFP组产奶量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3%PFP组和2%PFP组的4%标准乳产量和饲料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乳脂率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3%PFP组C16与C17~22脂肪酸产量最高,其次为2%PFP组,再次为1%PFP组,最低为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PFP添加组脂肪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瘤胃pH低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PFP添加组丙酸摩尔比高于对照组、乙酸/丙酸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添加2%~3%PFP可提高养分消化率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量,进而改善了泌乳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给贵阳地区棕榈人工造林的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内遵义、毕节等18个市(县)的棕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育苗的方法进行培育。对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棕榈种源进行类别划分,对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种源棕榈苗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高、地径、总根长、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及总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0.05),各指标的变幅分别为28.78~51.09 cm、8.40~21.93 mm、37.41~85.02 cm、14.73~41.20 cm、127.13~362.82 cm~2、5.52~19.55 cm3、902~1 536、4.64~12.32 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种源可分为2大类,其中罗甸、兴义、毕节为苗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的一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是低纬度和湿润地区的棕榈苗在试验区生长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得分排序的前3名分别为罗甸、兴义、毕节种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初步评价出罗甸、兴义和毕节种源为贵阳地区首选的棕榈种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