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气浮轴承是精密设备中的重要支承元件,轴承的承载力、稳定性对设备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有腔小孔节流气浮轴承的承载性能优于小孔节流气浮轴承,但均压腔中的自激微振动也制约着有腔小孔节流气浮轴承的应用。因此,以有腔小孔节流气浮轴承为研究对象,求解出轴承气膜间隙内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分析均压腔中不同位置处的圆角对轴承气膜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压腔内存在圆角时,轴承的承载力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会使流场中的最高流速降低;节流孔出口处的圆角结构和均压腔末端处的圆角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气旋产生至耗散消失所带来的自激振动,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及自动站等资料,对秦巴山区一次致灾冰雹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高空前倾槽东移过程中产生的,中低层切变线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是此次强冰雹天气的触发机制;适宜的0℃和-20℃层高度、地面暖低压和特殊的“喇叭口”地形等有利于强冰雹天气的发生;冰雹发生在低空急流左前方、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地面辐合线附近。较强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是导致对流快速发展并维持的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对流单体中心强度大于68 dBZ且维持5个体扫,有超级单体生成;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有有界弱回波、回波悬垂等出现;速度图上具有低层辐合和中气旋等特征;在反射率因子和速度图上均可看到三体散射;VIL跃增和骤降的时间与冰雹发生的时间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NCEP/NCAR 2.5°×2.5°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副高西伸北抬并配合北部高空槽东移,进而提供良好的上升运动及水汽条件,配合850 h Pa温带气旋,地面倒槽,进而形成稳定性降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97个气象自动观测站降水实况数据和Micaps实况数据,对2020年11月17日至19日的大雨天气过程,分别从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各种物理量、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同时结合辽阳地区的地理特征,揭示造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得出如下结论: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槽叠加并与副热带高压形成对峙,配合江淮气旋迅速北上,在辽阳地区产生11月强降水,此次降水为系统性降水,降水分布较平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卫星资料的应用程度大幅度增加,利用FY-2号卫星红外云图,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7月14日德州市一次区域性冰雹天气的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卫星云图以及相关数据的演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欧大陆两槽一脊的大环流背景下,东北大槽后部不断有冷空气分裂南下形成低槽,高层西北气流和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形成上冷下暖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以及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午后850 h Pa倒槽风切变发展北上触发了这次强对流天气;通过卫星红外云图、雷达资料分析得出云顶亮温、基本雷达反射率、径向速度数据、VIL值的监测分析对大风、冰雹、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飓风     
《森林与人类》2005,25(11):52-53
飓风是形成于赤道海洋附近的热带气旋,它的时速达到33米/秒以上。按照风力与破坏性,飓风被划分为5个等级。5级飓风时速超过249公里,引起的海浪高度在5.5米以上,可以轻易地摧毁建筑物。飓风与台风无实质不同,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区,每年的6、7、8和9月份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和汛期,也是台风和风暴潮频繁登陆的季节,去年我国部分地区暴雨成灾,洪水泛滥,给畜牧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中国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2,3以上的国土面积易受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受热带气旋袭击,受季风气候影响强烈,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频繁,东部沿海地区每年平均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形成台风,经常造成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受强台风"纳沙"和强热带风暴"尼格"影响,从9月29日开始,广西南部普降大到暴雨,造成广西水果生产遭受严重损失,其中2.27万hm2香蕉受灾。许多果园香蕉被拦腰折断,落果严重,一些蕉园被台风夷为平地。据悉,广西香蕉主产区的南宁市坛洛镇将减产30%以上。广西的灾情发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FY-2D卫星资料,对2012年7月20—2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由高空低涡、地面气旋共同影响产生的,700 hPa西南涡是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北部下滑冷空气的加入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加强是影响系统加强维持的原因。低层强盛的低空急流将南方西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大雨区输送。各物理量场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施媛媛 《北京农业》2013,(18):138-139
暴雨天气的形成大多都是由于热带气旋的影响造成的,这种天气对于自然灾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结合气旋形成原因以及云图变化,进行分析2009年8月2日上海奉贤区特大暴雨的形成过程,从中可以总结出暴雨等特殊天气形成的自然规律,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