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06篇
  免费   1659篇
  国内免费   2402篇
林业   1882篇
农学   1911篇
基础科学   1388篇
  4942篇
综合类   13672篇
农作物   663篇
水产渔业   1086篇
畜牧兽医   6578篇
园艺   899篇
植物保护   134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937篇
  2021年   941篇
  2020年   1090篇
  2019年   1063篇
  2018年   758篇
  2017年   1304篇
  2016年   1430篇
  2015年   1413篇
  2014年   1581篇
  2013年   1771篇
  2012年   2121篇
  2011年   2112篇
  2010年   2030篇
  2009年   1822篇
  2008年   2188篇
  2007年   1829篇
  2006年   1416篇
  2005年   1393篇
  2004年   1141篇
  2003年   1323篇
  2002年   766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水肥条件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mm),4个施氮水平: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N1、N0.85、N0.7、N0夏玉米季分别为300、255、210、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210、178.5、147、0kg/hm2),4个施磷水平:高磷、中磷、低磷和不施磷(P1、P0.85、P0.7和P0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150、127.5、105、0kg/hm2)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为6805~7233kg/hm2,冬小麦季CNEP为5842~6434kg/hm2,夏玉米CNEP高于冬小麦。在高、中、低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CNPP)提高2.48%~5.96%,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Rm)增加2.15%~15.20%,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增加1.16%~6.47%。在高、中、低供水水平下,增加施肥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CNPP增加2.95%~3.43%,土壤CRm增加5.23%~18.67%,CNEP增加0.93%~2.79%,CNEP增加比例与供水水平呈负相关。在低水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农田周年CNEP较单施氮、磷肥分别增加4.86%、7.34%,且氮磷肥交互作用显著(P<0.05),水肥供应水平相差15%时对冬小麦农田CNEP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氮磷肥配施、水肥协调供应均有助于促进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输入,在节水节肥原则下,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在W0.85N0.85P0.85和W0.7N0.85P0.85水肥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增加农田CNEP。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国气象标准化网公布的2000—2018年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趋势性分析与检验方法和文本挖掘方法,对2000—2018年中国气象行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气象行业标准发布数量在2000—2018年整体呈现出增加态势,尤其是2010年后增加迅猛,2007、2015和2018年中国气象行业标准发布数量出现增长峰值,分别达到42、59和67个,中国气象行业标准需求在未来将进一步稳步增加.中国不同领域气象行业标准相差较大,尤其是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防灾减灾类的标准发布相对较多,反映了气象观测服务和防灾减灾服务需求增加.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气象防灾减灾、雷电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4类气象行业标准占总体气象行业标准的56.26%.在气象行业标准归口单位上,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气象行业标准最多,其他单位较少.气象行业标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下亟须兼顾国内和国外大局,以气象行业标准助力国家战略和建设,促进走出国门提升中国标准和中国创造的品牌效应,夯实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GlobeLand 30的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近20 a的土地利用变化,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集,通过利用转移矩阵、坡度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分析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为: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哈密市虽然面积大但能利用的绿洲面积较小。2020年草地面积为10226.39 km2,水域面积为295.17 km2。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量中,草地的减少量最大,流失面积为671.48 km2,主要转换成未利用地、林地和少量耕地;建设用地增量最大,面积高达405.60 km2。2000-2020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未利用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量很小,基本保持稳定。②2000-2020年草地在5个坡度梯度上分布比较均匀;而耕地和建设用地基本分布在Ⅰ级和Ⅱ级坡度梯度,耕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显优势分布;林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分布面积随着坡度梯度的增加而减少。③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2000-2010时段的变化相比方向性较明显,范围更广,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结论]2000-2020年哈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明显的时空特征,坡度对各地类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早期诊断动物细粒棘球蚴病的方法,诱导表达含PET-EgAgB8/2载体的原核表达菌,以表达纯化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制备的抗体建立检测细粒棘球蚴病夹心ELISA方法。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菌在37℃诱导培养,菌体上清中大量表达,经验证为目的蛋白,用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9株具有良好特异性、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经两两配对,选择75C86/15作为包被抗体,27E57/32为酶标二抗,当包被抗体浓度为1.42μg/mL, 4℃包被过夜、用含50 g/L脱脂奶粉的PBST封闭、抗原作1∶100稀释、酶标二抗1∶1 000稀释、反应底物作用15 min时效果最佳,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为98.8%,敏感性为95.3%。成功制备细粒棘球蚴抗原B8/2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移栽的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为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分析10%光照和全光照下低海拔区域引种云锦杜鹃的光合日变化,结果显示10%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蒸腾速率低于全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光照下云锦杜鹃的60.17%。两种光照下的云锦杜鹃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下降是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而10%光照下则为气孔限制引起。研究说明种植在低海拔环境的云锦杜鹃喜光的特性并不因为温度高而改变,但夏季遮荫措施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睡莲(基部被子植物)的开花特性,探究雄蕊在睡莲花瓣节律性开放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蓝鸟睡莲(Nymphaea 'Blue Bird')为实验材料,在去雄(摘除雄蕊)后记录花瓣开放角度和萎蔫时间,并于去雄后第6、24、48及72小时测定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显示,去雄后睡莲花瓣的开放角度小于对照组,在第48小时与对照组开放角度差异最大,达到49.31°,而去雄后花瓣萎蔫的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均出现在第72小时;去雄引起了花瓣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其中,含水量在第24小时与72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照组分别低0.7%与0.9%;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显著,在第24小时和48小时比对照组分别高出0.48与0.68 mg/g;脯氨酸(Pro)含量在第7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第24小时起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去雄导致了睡莲花瓣开放角度及生理状态发生改变,该发现进一步地揭示了睡莲的开花特性,首次证明了雄蕊对于花瓣节律性开放具有调节作用,为花瓣开放闭合及切花保鲜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过敏是人和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钙调磷酸酶A beta (calcineurin A beta,CnAβ)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并探讨CnAβ基因对RBL-2H3细胞生长及脱颗粒的影响。选取大鼠CnAβ基因第一外显子为敲除靶点,设计并合成3个单导向RNA (single guide RNA,sgRNA),构建pX459-CnAβ-sgRNA质粒,并用脂质体3000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到RBL-2H3细胞内;利用嘌呤霉素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通过DNA测序验证获得CnAβ基因敲除的RBL-2H3细胞株;并检测CnAβ基因缺失对细胞增殖和脱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nAβ单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CnAβ基因缺失对RBL-2H3细胞增殖、细胞的颗粒形成以及颗粒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由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动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动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别于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了花溪河流域典型农业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对研究区不同水体的补给来源、季节变化及主要影响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值进行了空间插值分析,同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主要水文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月亮湖水库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δD和δ~(18)O整体上呈现平水期高于枯水期的特征。(2)地下水的δD和δ~(18)O在枯水期与平水期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西部水田/水库集中区富集,东部旱地集中区贫化,土地利用对研究区环境水文过程影响明显。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为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工子公司先正达将在未来五年内花费20亿美元,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包括每年至少向市场提供两项技术突破,并减少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该公司表示,这20亿美元将直接用于一些产生明显不同的效益或者突破性技术的项目,这些计划将会对农业的可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土地利用,土壤健康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Detecting change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in arid/semi-arid area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related climate change patterns and the driving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This paper takes Inner Mongolia of China,a unique arid/semi-arid ecosystem,as the study area.We first detected trend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using the linear 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detected their trend-shift features using the 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 method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datasets from 1962 to 2016.We analyzed the different change featur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a regional scale and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to discove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hange featu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ner Mongolia has become warmer-wetter during the past 54 years.The regional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0.4°C per decade with a change rate of 56.2%.The regional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0.07 mm per decade with a slightly change rate of about 1.7%,but the trend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warm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same positive trend in each season,while the wett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negative trend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positive trend of the other three seasons.The region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had a trend-shift pattern with a structural breakpoint in the year 1999,while the regional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seri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out a periodical trend-shift.After the year 2000,the warmer-wetter trend of the climate in Inner Mongolia was accelerated.The late 20th century was a key period,becaus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wett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I and II)and the alleviation of the warm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Ⅶ,Ⅷand IX)occurred simultaneously.Moreover,the change features had a strong spatial heterogeneity,the sou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of Inner Mongolia went through a warmer-drier tren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reas.Th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limate change features is a necessary background for various types of research,such as regional climate change,the evolution of arid/semi-arid ecosystems,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 based on earth-system models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