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32篇
  免费   1247篇
  国内免费   1054篇
林业   1397篇
农学   2316篇
基础科学   554篇
  1459篇
综合类   13246篇
农作物   1914篇
水产渔业   948篇
畜牧兽医   5755篇
园艺   2658篇
植物保护   3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566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1542篇
  2013年   1484篇
  2012年   2181篇
  2011年   2256篇
  2010年   1906篇
  2009年   2047篇
  2008年   2801篇
  2007年   1956篇
  2006年   1897篇
  2005年   1704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式群体可以利用多个亲本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1个共同亲本与6个基础亲本所配置巢式组合F2:3家系的种子脂肪含量数据,分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旨在探明不同的基础亲本组合中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为制定脂肪含量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提供依据。6个组合的共同亲本为高脂肪含量的普通型大果品种豫花15号,其他6个基础亲本为不同脂肪含量和不同植物学类型的品种。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中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式有所不同,6个组合分别符合无主基因模型、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2对主基因等显性模型3种遗传模式。各种遗传效应的估计值也各不相同,主基因遗传力从32%到80%,说明不同杂交组合中,控制脂肪含量的基因位点差异及其重组和分离方式不同。高脂肪含量双亲杂交后代的高脂肪含量个体较多,但主基因遗传力较低,不宜在早代实施表型选择;双亲脂肪含量差异较大的后代脂肪含量变异幅度更大,能够选择到不同脂肪含量的类型。本研究也表明,巢式组合具有较丰富的脂肪含量变异类型,揭示出脂肪含量性状遗传的复杂性和多基因调控的特点,为较全面地了解脂肪含量的遗传提供了基础。该巢式群体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脂肪含量的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饲料中莫昔克丁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后,通过HLB 6cc SPE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 4.8)(取醋酸铵7.7 g,加水400 mL溶解后,用冰醋酸调节pH至4.8)-乙腈(400:6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2 nm;柱温50℃;流速为2.5 mL/min.[结果]莫昔克丁在5~100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检出限为0.5 mg/kg,定量限为1.0 mg/kg.样品在定量限1倍、2倍、10倍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5.0%~105.2%,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日间和日内变异系数均低于15%.[结论]该试验建立的HPLC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饲料中莫昔克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菌根真菌,能够与大部分维管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其在依靠共生网络维系自身生长的同时,也能为植物提供大量所需养分、水分,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探究在施加外源有机磷的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油茶的合理施肥和菌根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油茶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施加有机磷和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测定油茶幼苗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①在8月和12月2个收获期,油茶根系中AM真菌侵染率为33.33%~67.00%;②施加有机磷对未接种AM真菌油茶幼苗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影响,而对菌根化油茶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③接种AM真菌和施有机磷(AP)油茶的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8.56%、69.99%、45.23%、29.77%;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和施加有机磷可以提高2个收获期(8月、12月)油茶的叶绿素a含量(32.69%、44.73%)、叶绿素b含量(3.26%、66.67%)、类胡萝卜素含量(156.01%、6.67%)、净光合速率(41.87%、39.62%)、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54.5%、46.15%)、PSⅡ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9.38%、6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27.27%、44.73%),从而提升了油茶幼苗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结论]在土壤灭菌的条件下,施加有机磷对未菌根化油茶的各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表明油茶植株本身难以直接吸收外源有机磷;在有机磷和AM真菌配施下,促进了油茶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了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结果为集约化经营油茶土壤中有机磷高效利用的微生物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机制,以较原始的陆生植物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部分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家族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量变化。构建系统进化树确认地钱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MYB转录因子亚家族S14、S28和 AtCDC5 同源的基因,使用qRT-PCR对不同生长时期、组织以及激素处理下目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qRT-PCR分析结果表明, MpR2R3-MYB20在胞芽中表达量最高,胞芽杯中最低,且在0.1μmol/L IAA诱导下表达量显著上调; MpR2R3-MYB8在分生区高表达,激素处理下表达量变化较小;MpR2R3-MYB3和 MpCDC5在3周分生区高表达,IAA处理后下调; MpR2R3-MYB18主要在胞芽和胞芽杯中表达,且受ABA诱导大幅上调; MpR2R3-MYB16在全株中都有较高表达,在0.1μmol/L IAA处理下显著上调,在其他激素处理下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说明上述基因在地钱不同器官或组织中具有调节生长、发育和抗逆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晚松盆栽苗为供试材料,从抗大气环境中SO2污染方面对晚松的抗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晚松的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晚松叶绿素a、b对模拟SO2污染反应敏感,叶绿素b所受伤害大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较不敏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从而使其在SO2污染胁迫较轻(10 mmol/L)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盆栽模拟方法,选择同一无性系杉木为研究对象,设置双株拥挤、双株宽敞和单株种植(对照)3个拥挤程度,分别于处理50、100和150 d后进行破坏性收获,测定不同拥挤条件下杉木根系内源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参试杉木幼苗根系内的有机酸主要有草酸(3.69~8.99 mg·g~(-1))、苹果酸(0.34~0.63 mg·g~(-1))和柠檬酸(0.06~0.12 mg·g~(-1));而棕榈酸、辛酸、肉豆蔻酸、亚油酸、山嵛酸和癸酸等有机酸含量较少(2.02~106.07μg·g~(-1));未检出γ-亚麻酸和十五碳烯酸.拥挤程度和处理时间对杉木根系内源有机酸含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双株拥挤处理第150天时杉木根系内的草酸、苹果酸、柠檬酸、棕榈酸、辛酸、肉豆蔻酸、亚油酸、山嵛酸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16.1%、171.5%、175.4%、98.1%、182.4%、91.3%、315.3%、266.5%;双株拥挤处理第150天时根系内柠檬酸含量显著低于同处理第50天时的含量,第100天时的山嵛酸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个时间点的含量,而其余有机酸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波长范围1100~2500 nm),配合小样品杯,扫描和采集自然干燥籽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液相色谱(HPLC)结合标准曲线法测定试验材料的蔗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2,均方差为0.383。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和化学值的决定系数达0.94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蔗糖含量,可以高效地测定杂交早期世代的单株花生蔗糖含量。利用该模型在“吉花02-1-4×中花26”杂交后代中发掘出6份含糖量7%以上、油酸78%以上、含油量48%以下,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食用花生新品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为富硒玉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环境中48块样地土壤及其收获的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玉米的硒含量,分析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土壤平均硒含量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随之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与土壤平均硒含量的比值为0.196 3~0.201 6,玉米对土壤硒的吸收稳定。【结论】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在发展富硒玉米时,选择硒含量较高土壤种植玉米,以保证玉米产品的高硒含量。  相似文献   
9.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龄级沙冬青反射光谱,利用马氏距离法对其原始光谱、一二阶微分谱特征差异波段选取分析;将冠层原始及其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相关性的大小理解沙冬青的生长状况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沙冬青原始光谱曲线趋势较接近,符合植被光谱特征的规律性,幼龄沙冬青反射率差异较明显;不同龄级微分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幼龄峰值起伏变化显著,极大峰值位于719 nm处,主要受幼龄沙冬青长势的影响;2)通过分析得出马氏距离法对不同龄级沙冬青光谱差异显著波段的选择具有显著性,且所选择波段均为光谱特征波段;3)冠层光谱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龄级与叶绿素的敏感波长均为<740 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说明可见光波段属于沙冬青叶绿素光谱反应的敏感波;与原始光谱相比,经过导数处理的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的相关性更高,且相关性大的波段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马坤  韩邦潮 《绿色科技》2021,(6):125-127
为了解京杭运河台儿庄段槐叶萍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运用非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槐叶萍生物体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Fe、Mn、Zn、Ni、Cu、Se 6种微量元素在槐叶萍花芽、叶、根与茎中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槐叶萍中微量元素Fe含量最高,Se的含量最低;与同科植物体比较,京杭运河台儿庄段槐叶萍生物体中微量元素Fe、Mn含量处于中等水平,Zn、Cu含量处于下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