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废弃的油茶果壳为原料,通过炭化及Na OH活化等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吸附性能的油茶果壳活性炭。然而较高的炭化温度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可能导致油茶果壳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大大减弱;因此,优化油茶果壳活性炭制备工艺,对提高其吸附性能及废弃油茶果壳的增值化利用非常重要。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了炭化温度和Na OH用量等制备条件对油茶果壳活性炭得率、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油茶果壳活性炭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物得率不断降低,活性炭吸附性能先略微升高后逐渐下降;随着Na OH用量的增加,活性炭得率不断降低,其吸附性能先上升后略有下降。在较佳的工艺条件(炭化温度290℃、碱炭质量比3∶1)下制备的油茶果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2 329.1 m2/g,亚甲基蓝吸附量和脱除率分别为1 573.6 mg/g和98.3%。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多孔结构,在孔壁上广泛分布有微小的孔道; XRD结果表明,油茶果壳活性炭具有较低的石墨化程度。本研究采用较低的炭化温度和较低的Na OH用量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油茶果壳活性炭,对油茶果壳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灰分生物质炭对红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灰分含量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红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协同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添加1%~10%土壤质量的高灰分稻壳炭(RHC)和低灰分油茶壳炭(COSC),以无添加为对照,50 d后测定土壤含水率、p H值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添加1%~10%的RHC和COSC,土壤含水率由15. 54%增加至17. 47%~28. 28%,p H值由5. 40提高至7. 05~7. 75,其中,10%RHC处理土壤的含水率显著(p 0. 05)提高81. 98%,p H值显著提高43. 52%。酸性红壤的营养元素随RHC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10%RHC处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 83%、70. 47%和595. 57%,COSC添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负相关影响,使其降低14. 65%~29. 27%。微生物群落数量随RHC、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RHC处理对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分别增长了1 040. 05%、715. 00%和713. 59%; 5%COSC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影响显著,增长了1 265. 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均随RHC和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COSC处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长了11倍,5%RHC处理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加了60. 50%。因此,适量添加高灰分稻壳炭改良红壤,可协同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微生物群落数量和微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高灰分生物质炭改良酸性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树内生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 L28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枯萎菌F. oxyspo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分离鉴定出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化合物1)、Livistone A(化合物2)、Barceloneic acid A(化合物3)、Barceloneic lactone(化合物4)、2′-O-methylbarceloneate(化合物5)、Spirostaphylotrichin R(化合物6)、 Spirostaphylotrichin U(化合物7)、β-谷甾醇(化合物8)、β-胡萝卜苷(化合物9)和β-腺苷(化合物10)。化合物1能强烈抑制小麦赤霉菌和番茄枯萎菌的生长,MIC均为100μg/mL;化合物5对番茄枯萎菌的生长具有中等抑制作用,MIC为200μg/mL。【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可作为相应抗菌农药...  相似文献   
4.
薄木贴面是提升木塑复合材料(WPC)实木感、改善其装饰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解决木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WF/PE)表面胶接困难的问题,选择两种热塑性树脂膜为胶接材料,采用分段热压工艺进行贴面加工,以外观质量、表面胶合强度和浸渍剥离长度为性能评价指标,探究热压工艺及胶接材料种类的影响。发现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膜为胶接材料,在两段式工艺:热压时间160+60 s、热压温度150 ℃、热压压力1.5 MPa条件下,薄木贴面WF/PE的综合性能最优。SEM表征证明,MAPE膜可以有效促使薄木和PE基WPC基材之间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3种壳类生物质炭对南方红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影响,以期为南方红壤改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慢速热解法制备3种壳类生物质炭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添加3种壳类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pH以及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影响。【结果】在1~90 d处理期内,松子壳炭、稻壳炭和油茶壳炭的施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在30~90 d内,施加5%(w)松子壳炭使有机质含量较对照(CK)组上升了258.94%~284.92%,施加5%(w)稻壳炭使速效钾含量较CK组上升了429.98%~716.58%;1~90 d处理期内,施加5%(w)稻壳炭降低了土壤容重,在30~90 d内,施加5%(w)稻壳炭使土壤容重较CK组下降了9.72%~15.38%;在1~90 d处理期内,施加油茶壳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在30~90 d内,施加5%(w)油茶壳炭使土壤pH较CK组增加了16.91%~29.53%。另外,不同施加量的松子壳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0 d处理期内,施加8%(w)松子壳炭能较稳定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木材控制容积干缩模型,采用X射线法测量木材剖面密度,计算含水率分布,为科研和生产测定木材含水率及其分布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绝干前木材沿厚度方向划分控制容积,引入木材全干干缩率参数并依据木材干缩原理计算绝干后木材控制容积厚度,利用木材剖面密度确定控制容积密度,完整构建求解绝干前木材控制容积含水率计算模型。模型中绝干前木材控制容积含水率、绝干后木材控制容积厚度和密度等变量高度耦合,通过开发迭代算法并在Matlab软件中编制计算程序求解以上变量,该算法以绝干后木材实际厚度为约束条件不断修正木材全干干缩率,有效避免因全干干缩率引入值与真实值偏差带来的计算误差。同时,开展毛白杨木材对流干燥试验,利用本研究方法测算不同干燥阶段木材含水率分布,并与木材实际平均含水率(称重法)以及假设木材厚度方向均匀干缩法测算的含水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方法测算的木材平均含水率与称重法测量的木材平均含水率非常接近,二者相关系数的平方(R2)在0.999 2以上。本研究方法与均匀干缩法相比,在FSP(纤维饱和点)以上时2种方法测算的木材含水率分布一致;在FSP以下时本研究方法测算的木材含水率...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制约了石油基合成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以可再生植物油为原料,结合绿色高效的紫外光固化技术,构建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双绿色"应用体系,可望有效替代石油基合成高分子材料,推动植物油在光固化领域的高值化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油结构与紫外光固化技术之间的联系,重点论述了大豆油、桐油、蓖麻油和亚麻油等典型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该类材料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3D打印直接构建含微孔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探究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扫描电镜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活/死细胞染色检测支架的细胞黏附情况。【结果】所制备的0.6%ADC-PHAP和40%NaCl-PHA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适用于熔融沉积3D打印。当压缩应变为80%时,0.6%ADC-PHAP和40%NaCl-PHAP支架相应的压缩应力分别为45.27和52.11 MPa;0.6%ADC-PHAP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比40%NaCl-PHAP复合材料低19.5℃;0.6%ADC-PHAP支架的孔隙率达到63.33%,有利于细胞黏附,且细胞相容性比40%NaCl-PHAP支架更好。【结论】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可通过熔融沉积型3D打印直接构建含微孔支架,所制备的0.6%ADC-PHAP支架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组竹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应用于家具、建筑等多个行业。由于使用环境复杂且竹质材料有吸湿膨胀等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湿和微生物繁杂的条件下,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探究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有助于解决重组竹材料在复杂环境下导致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重组竹涂饰后漆膜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涂饰工艺过程中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重组竹初期表面先用180目砂纸再用320目砂纸砂光;聚氨酯底漆涂布量为120 g·m-2;中间层硝基漆涂布量250 g·m-2基础上,硝基漆面漆涂布量为150 g·m-2,涂布1次,漆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耐磨性等级为1级、光泽度为70.6、耐水蒸气等级为2级。【结论】探明了重组竹初期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的变化对漆膜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中最佳的涂饰工艺为:用18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