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全面评估我国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病原流行率对该病毒感染的防控,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和ScienceDirect 5个数据库中,检索截止到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牛群BVDV流行情况的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筛选出93篇关于BVDV病原学检测的研究论文纳入Meta分析中。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牛群中BVDV病原(抗原和核酸)流行率为9.8%(95%CI:7.8,11.9),其中BVDV抗原流行率为3.1%(95%CI:2.1,4.4),BVDV核酸流行率为19.5%(95%CI:16.0,23.3)。各省间比较发现,吉林流行率最高,为26.3%(95%CI:24.3,28.4),其次是湖北和福建省。进一步开展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品种(牦牛vs奶牛:比值比(odds ratio,OR)=1.37,95%CI:1.05~1.79)、饲养模式(散养vs规模化:OR=1.41,95%CI:1.08~1.85)、诊断方法(RT-PCR vs ELISA:OR=1....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广西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疑似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的病原、血清型及有效治疗药物等情况,首先对患病猪进行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无菌采集病猪肺脏等病料,接种平板后纯化培养,然后通过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比对、血清型及毒素基因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动物致病性进行探究。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细菌,其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符合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特征,该菌株含有ApxⅠ、ApxⅡ、ApxⅣ三种毒素,属于APP血清5型,因此将其命名为APP5-YXL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头孢类药物敏感,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7.06×10~8 CFU。试验结果为该发病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掌握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广西地区的流行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山羊痘弱毒疫苗(AV41株)经皮下和皮内接种牛体后的抗体产生规律,优化牛体免疫程序,选取25头健康成年肉牛分为5组,每组5头,标准单头份剂量为含量1.0×103.5TCID50 AV41株,分别以5倍和10倍羊用剂量进行皮下和皮内免疫,于接种后0、15、30、45和60 d,利用病毒中和试验(VNT)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鼻咽拭子和血液PCR结果均为阴性,未出现排毒;VNT与ELISA抗体检测结果相似,免疫后第30天,皮下接种5倍剂量组中有60%牛抗体转阳,中和抗体滴度最高达1∶640。同时,皮内和皮下10倍剂量组各有40%牛抗体转阳,皮内5倍剂量组有20%牛抗体转阳。VNT中和指数与ELISA的S/P值呈现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类似于国际上相关疫苗的接种途径和剂量,皮下注射5倍羊头份剂量山羊痘弱毒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作为临床预防牛结节皮肤病的免疫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4.
bmi1b 基因作为转录抑制因子, 在维持多种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鳙 (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bmi1b 基因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发掘及其与生长和体型性状的关联性分析。鳙 bmi1b 全长 5800 bp, 包含 9 个外显子、8 个内含子, 其氨基酸序列在进化上较为保守。bmi1b 在鳙下丘脑和肝脏中的表达量较高, 胚胎发育阶段从未受精卵至囊胚期都有极高的表达, 原肠期后表达量显著降低, 具有母源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 PCR 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 在鳙 bmi1b 3′ UTR 获得 2 个 SNPs g.5224 T>A 和 g.5550 C>T。利用来源于 1 个鳙混合群体的 169 尾鱼进行 SNP 基因分型及其与生长和体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 g.5224 T>A 与体重和头高呈显著相关(P<0.05), 与体高和头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 g.5550 C>T 与体重和体型性状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2 个 SNP 位点等位基因间的组合分析显示, 双倍型 D2 (AT CC)为优势基因型组合, 其体重和体型性状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双倍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 bmi1b 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同时鳙 bmi1b 基因 SNP 标记在生长和体型性状的分子育种研究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粮油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提供了人体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营养素。粮油质量安全是国家重视、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检测是保证粮油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抓手。固相萃取是从粮油样品中提取待测物的重要手段,萃取材料是决定提取分离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固相萃取的粮油产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材料的优势及不足,并对粮油产品检测中新型萃取材料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挖掘控制水稻抗倒伏的基因,以524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鉴定与抗倒伏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qRLG7,通过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确定调控水稻抗倒伏性的候选基因,在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启动子区自然变异基础上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2个候选基因的突变体家系,考察转基因材料的抗倒伏性状。结果显示,编码肌醇-1-单磷酸酶的2个串联排列基因LOC_Os07g37220LOC_Os07g37230在离茎秆基部5 cm节间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候选基因,而且这2个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在极端抗倒伏和易倒伏2组材料中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这2个基因启动子区的SNP与离基部5 cm茎秆直径(CD5)的表型值显著关联,且基于显著关联SNP的2种单倍型的CD5表型值存在显著差异,这2个候选基因的2种单倍型启动子活性检测结果也表明2种单倍型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2个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植株在基部节间抗折力、茎秆厚度、茎秆直径以及株高和穗质量等性状方面与野生型对照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候选基因LOC_Os07g37220LOC_Os07g37230具有一定的抗倒伏功能。  相似文献   
7.
旨在监测湖北省生猪屠宰场中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的流行情况。采集2020—2022年湖北省4个区域(鄂东、鄂北、鄂西、鄂中)共9个县市不同规模屠宰场的1 795份血液样品和2 081份肺样品(肺、肺门淋巴结),分别使用靶向PRV gE基因的ELISA和PCR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肺样品中的病原,同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04份样品为阳性,平均阳性检出率为5.79%。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2份样品为阳性,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94%。按不同因素对检出率进行分析,显示抗体和病原都在春季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8.57%和9.74%;湖北省东部的抗体检出率最高(10.77%),中部的病原检出率最高(4.93%);A类小型屠宰场的病原和抗体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类型,分别为16.28%和6.01%。从病原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到PRV 17株,经全基因组和gB、gC、g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均属于基因Ⅱ型变异株,与Bartha、NIA-3、Becker等早期国外分离株处于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其中H...  相似文献   
8.
稻米品质的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产优质不仅是水稻基础研究的重点,更是水稻育种应用的主要方向.稻米品质主要包含加工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是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性状.本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分类、影响因素、遗传研究进展和稻米品质育种改良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稻米品质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稻米...  相似文献   
9.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是危害国内外养牛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致病因素包括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病原体和多种应激。养殖一线人员常常只能通过观察牛的呼吸异常而做出初步诊断,对病原体诊断的准确率低。而且,由于该病具有多病因混合感染的特征,实验室诊断也常常针对性不强,导致难以对患病动物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出精准判断。为了给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流行和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常见病原,临床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常用诊断方法,以及含有急性期蛋白和应激相关激素的宿主生物标志物诊断、转录组学诊断等新型诊断方法,简述其实际应用情况和优缺点,并对未来诊断方法的方向及待解决问题等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同塘生长差异常常导致鲟养殖产量受损, 而肠道菌群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肠道菌群与鲟科鱼类个体生长差异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对同批次繁育、同条件养殖的生长速率差异大于体重 50%的达氏鳇 (Huso dauricus)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群体进行了肠道菌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达氏鳇和施氏鲟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在种属间及生长差异群体间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 生长快速达氏鳇群体(L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67.0%), 生长慢速达氏鳇群体(S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29.5%)和狭义梭菌属 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 54.2%); 而生长快速施氏鲟群体(L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33.5%)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 38.1%), 生长中速施氏鲟群体(M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42.6%)、狭义梭菌属 1 (14.3%)和鲸杆菌属(33.0%)。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细菌是不同生长速率鲟肠道中的主要差异类群。综上可知, 鲟科鱼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具有种属差异性和群体差异性, 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细菌可能是影响鲟科鱼类生长速率的关键细菌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