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对全疆开发区成立时间进行详细梳理,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整顿、发展3个阶段,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特点、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与问题,结合开发区生命周期分析,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开发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海口市东营镇高位虾池作为研究靶点,监测及分析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沟渠土中的营养盐,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的pH、水温、盐度、溶解氧都在对虾养殖的适应范围内,但后期的养殖水体与中期相比,氨氮含量增加了137%,COD含量增加了33%,与对虾养殖的适应范围上限值相比,氨氮超标1.94倍,COD超标1.17倍;沟渠土沉积物中的营养盐与背景土中的相比,超标6~48倍,沟渠土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基本为深层含量大于表层含量,但沟渠土沉积物中的C/N比值介于2.8~16.0之间,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腐殖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是单位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持续地固定有机碳,对全球碳平衡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深远影响。在海南岛北部东寨港、八门湾、新盈港地区等典型红树林湿地的林内、林缘和光滩开展垂直采样,共采集15个样点,在室内对样品的有机碳含量、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探讨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碳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红树林湿地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为0.88~134.00g/kg,平均为25.18(±10.34)g/kg。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八门湾红树林(36.61g/kg±4.46g/kg)东寨港红树林(25.57g/kg±3.14g/kg)新盈红树林(13.36g/kg±1.71g/kg);水平分布规律为林内(41.69g/kg±0.71g/kg)林缘(21.24g/kg±0.43g/kg)光滩(13.88g/kg±0.32g/kg);垂直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0~20cm土层,为32.11(±3.45)g/kg。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粘粒和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和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岛东部地区的4种土地利用方式(水稻田、抛荒地、果园地、橡胶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整个土壤剖面(0~30cm)而言,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顺序表现为水稻田抛荒地果园地橡胶林地;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表聚作用明显,并随着土壤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田、抛荒地的土壤质地和土壤pH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果园地与橡胶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受土壤质地的影响,但与土壤pH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为了海南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稳定,提倡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来维持海南岛土壤的基础地力和肥力,并保护和增加水稻田面积以提高研究区土壤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潮间带区域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效态含量及7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和7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对红树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As、Cd、Zn全量均值明显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只有Pb全量略低于背景值;重金属Cr、Cu、As、Cd、超背景值采样点率高达100%;红树植物所吸收的Cr、Ni、As和Pb主要分布在根部和茎部,其原因是由于重金属元素Cr、Ni、As和Pb在沉积物中无生物活性;7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均未出现富集现象(除桐花树对A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研究区红树植物对As元素的迁移能力均较弱,与王鹏等研究的结果类似,其余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主要原因是红树植物本身具有对重金属的耐性,通过自身耐性机理对重金属离子吸收的阻止和控制,另外也与生存环境相关;红树植物中重金属Ni、Zn和Cd的富集主要来源于沉积物,而Cr、Cu、As和Pb来源于沉积物的可能性很小。【结论】研究表明强烈的人类活动已使得研究区沉积物Cr、Cu、As、Cd、Zn出现了明显的累积。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同一红树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红树植物体中的含量也存在差异。表明在相同环境的不同植物类型,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热带桉树蒸腾耗水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热扩散探针法(TDP)于2016年1—12月对海南省儋州林场桉树树干液流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土壤水分等相关环境因子。【结果】①雨季桉树液流瞬时变化特征多为"双峰"型曲线,旱季为"单峰"型,雨季液流到达峰值时间在11:00—11:30之间,峰值平均为8.68 mL/(cm2·h),并在15:00—15:30出现第2个液流峰值,平均峰值为8.16 mL/(cm2·h),旱季液流达到峰值时间在13:00—13:30之间,峰值平均为7.45 mL/(cm2·h);②旱季和雨季桉树液流瞬时速率对相对湿度和大气温度的时滞均为30 min,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时滞均为-30 min;③日尺度上桉树平均液流速率为2.06 mL/(cm2·h),最大值出现在7月15日,为4.25 mL/(cm2·h);最小值出现在11月25日,为0.14 mL/(cm2·h),太阳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饱和水气压差(VPD)是影响桉树日均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树木胸径大小与日均液流速率正相关;④桉树月均液流速率的变化特征为"单峰型"曲线,雨季液流速率均值为2.53 mL/(cm2·h),旱季为1.80 mL/(cm2·h),最大值出现于7月,为3.42 mL/(cm2·h),最小值在2月,为1.40 mL/(cm2·h),其中PAR、Ta、VPD是主要影响因子。【结论】热带桉树人工林液流存在明显昼夜与季节节律,不同观测尺度下影响桉树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均为PAR、Ta、VPD。  相似文献   
7.
以一家营业近20年的高尔夫球场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法、对比分析法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雨季高尔夫球场周围地表水水质特征。研究表明:雨季,球场两个内湖水的总氯、氨氮、总磷均大于农田沟渠水;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Ⅱ类水质限值相比,球场内外水体所含的总磷未超标;球场内湖水Hg,Cr超标,球场外围水只有球场出水口处Hg超标。球场内外水体农残未检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耕作制度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时间变化的影响,选择了海南省定安县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稻田(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和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表层土壤在2019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四个季节都表现为二、三熟制高,一熟制和撂荒地低,且在春季和夏季差异较大,夏季差异最为显著.各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内变化不明显.研究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在春季时最高,一熟制和二熟制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总有机碳中的占比年内变化明显,三熟制和撂荒地易氧化有机碳占比则较稳定.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使得其在不同季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可见稻田耕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固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以及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而行星热对于流环流是作为热带季风到来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由于地球表面各种特性之间的差异化,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于准定常行星波作为第二推动力.如果针对于推动整个大气质量以及跨维圈传输的效率水平上来分析,总体上两个推动力的功效比率占位2:1.而第二推动力也在整个亚欧季风区与第一推动力进行融合,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热带季风气候在全球的亚欧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REE)、粒度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稀土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柱状沉积物∑REE垂向分异规律表现为B层(243.02 mg/kg)C层(240.19 mg/kg)D层(237.93 mg/kg)A层(157.21 mg/kg),平均值为219.59 mg/kg。REE球粒陨石(CN)标准配分曲线呈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模式,∑LREE/∑HREE均值为12.75,Eu呈明显负异常状态,表现出明显陆源沉积物属性;REE上陆壳(UCC)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平坦分布模式,(La/Yb)UCC均值为1.10。Ce在4层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最大异常值出现在A层,其中δCeCN均值为1.99,δCeUCC均值为1.94,表明了研究区REE组成局部受海洋自身沉积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柱状沉积物的粒径组成、有机质含量以及强烈的淋溶作用是造成B层∑REE出现峰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决定研究区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纵向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