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拦河筑坝、水体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哲罗鲑(Hucho taimen)野生资源急剧衰退,已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急需开展哲罗鲑野生群体的恢复与保护工作,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最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为了开展科学有效的哲罗鲑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分析其不同来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非常必要。通过测定来自我国额尔齐斯河(IR)、黑龙江(AR)以及人工繁殖(AP,亲本来源于黑龙江流域)的3个哲罗鲑群体线粒体DNA部分序列(COI和D-loop),并从GenBank下载来自俄罗斯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下游河流)、黑龙江流域的部分D-loop序列,比较额尔齐斯河与黑龙江流域哲罗鲑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测定的43尾个体中,线粒体DNA测序长度为2 626bp,共检测出37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20~0.952,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32~0.00167,其中IR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AR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而AP群体单倍型与核苷酸多样性均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77.1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间,总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7719(P0.01),表明两个流域的哲罗鲑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无论是仅使用本研究测定的样品,还是加入从GenBank下载的俄罗斯哲罗鲑样品,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存在两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额尔齐斯河流域哲罗鲑为单独一支,黑龙江流域哲罗鲑聚为另一支。建议加强人工繁殖哲罗鲑的遗传管理和不同水域哲罗鲑增殖放流的遗传学论证,有效维持自然水体哲罗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2013年4-10月在额尔齐斯河干流中国段下游采集的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为研究对象,对银鲫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时空变化以及摄食策略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统计结果显示,银鲫总体的空肠率为28.17%,且在繁殖季节前期(5月)的空肠率(54.7%)显著高于其他月份。以食物出现率比较,硅藻(100%)及摇蚊幼虫(86.67%)在银鲫食物组成中比较常见;植物碎屑质量百分比(61.52%)、优势度指数(62.36%)均最高,此外,改进的Costello图示法也表明植物碎屑为银鲫的主要食物。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额尔齐斯河银鲫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长组间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银鲫为杂食性,且偏于植物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体微囊藻毒素无二次污染的高效降解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国内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的藻毒素异构体MC-RR、MC-LR在叶绿素的添加与否条件下,研究UV-B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和微囊藻毒素的协同降解效应。[结果]2 mW/cm2的UV-B照射1 h, MC-RR、MC-LR降解率分别为29.8%和16.9%,而添加叶绿素后MC-RR、MC-LR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9.8%和100.0%;2 mW/cm2的UV-B照射2 h, MC-RR、MC-LR均产生大量的光降解异构体产物,异构体产物与残余MC的色谱面积比分别为28.9%和21.7%,而添加叶绿素后MC-RR、MC-LR均被完全降解,MC和异构体产物均未检出。添加叶绿素后MC呈现出高效完全光降解,避免了常规光降解产生大量潜在毒性的异构体产物的缺点;2 mW/cm2的UV-B照射1 h,对Chla、Chla与MC-RR混合溶液、Chla与MC-LR混合溶液中的叶绿素a的降解率分别为86.7%、18.9%和70.3%。[结论]叶绿素能高效催化UV-B对微囊藻毒素的...  相似文献   
4.
水生态监测是水生态健康评估、保护及修复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生态监测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欧盟和美国水生态监测及评价体系构建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一步分析了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流域统一监管、监测站网优化、监测工作常态化、监测标准体系完善、监测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长江流域和我国水生态监测和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