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A型禽偏肺病毒(aMPV)F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原活性。通过扩增aMPV F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BCX(pet43.1改造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CX/aMPV/A/F,从上清中非变性纯化重组蛋白,并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4 kDa,具有与aMPV单克隆抗体良好的结合能力,说明此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方法]采用α-PNPG平板法筛选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对该菌发酵豆浆前后糖尿病重要指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检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1.88mg/mL,比空白对照降低了26.06%。[结论]得到了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3.
以蒸汽爆破预处理(2.2 MPa,6 min)的小麦秸秆(SEPW)作为原料,对其进行高固体含量酶解。经过一系列的单因素试验及双因素正交试验,发现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使SEPW的酶解效率在低纤维素酶添加量下有明显提高。在反应体系为30 g、葡聚糖添加量为10%、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FPU/g葡聚糖时,SEPW的葡聚糖及木聚糖转化率分别达到54.43%、52.63%,相比于对照组的45.79%、22.75%,分别提高18.87%、131.34%。  相似文献   
4.
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现仅有少数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且产量少、酶活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酶蛋白的高效异源表达是提高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的有效途径。工程菌ZHMX4和ZHQX1是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栓孔菌中扩增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和漆酶基因(lac),利用同源整合重组技术构建所得的工程菌。对前期构建的表达木质素降解酶工程菌ZHMX4和ZHQX1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木质素降解酶适宜反应条件、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拷贝数和工程菌降解天然木质素能力的测定及工程菌营养需要分析,了解2株工程菌特性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工程菌ZHMX4和ZHQX1产木质素降解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3.0和30℃、4.5;2株工程菌各2 m L(添加量为109cfu/g)混合对100 g玉米秸秆进行发酵时,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50.12%;根据Biolog YT微孔板试验结果,可优化2株工程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可促进工程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鉴于ε–聚赖氨酸収酵过程对抗生素压力条件的依赖,尝试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构建无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ε–聚赖氨酸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表达系统:将抗毒素基因relB2sca与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克隆至表达载体,幵导入淀粉酶产色链霉菌pls缺失突变株,将毒素基因relE2sca整合至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染色体(突变株YY3),获得包含ε–聚赖氨酸稳定表达的突变株YY1。经过多次传代,相比对照组,在不含抗生素压力条件下,突变株YY1依然能够稳定地合成ε–聚赖氨酸。毒素蛋白RelE2sca的表达会导致变铅青链霉菌、阿维链霉菌和链霉菌FR–008等常用链霉菌异源表达宿主的死亡,提示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可作为一种通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X33为宿主菌高效表达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糖化酶,为进一步扩大糖化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提取黑曲霉总RNA进行反转录,以得到的cDNA为模板,根据NCBI数据库中A.nigerCBS513.88糖化酶的cDNA序列(glaA)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去除天然信号肽的糖化酶成熟肽编码基因glaAm,并将其克隆到pUC19载体中,序列分析表明,glaAm的开放阅读框由1 87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25个氨基酸。以此片段构建了pFLDα-glaAm重组表达载体,经NsiI线性化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X-33。摇瓶培养中通过添加终浓度为0.5%的甲醇诱导糖化酶的分泌。[结果]SDS-PAGE和Starch-PAGE显示,糖化酶得到正确的分泌表达,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发酵上清液中酶活最高达到380.78 U/ml(发酵液)。重组糖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6065℃和4.0,在pH2.55.5范围内均保持90%以上的酶活力。该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pH4.0条件下,该酶在50℃下稳定;60℃处理60 min,仍能保持90%以上的酶活力;65℃下的半衰期约为44 min。[结论]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X33中得到了异源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滇红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气质联用(GC-MS)检测分析,比较了非极性色谱柱HP-5MS和极性色谱柱CP-Wax对红茶香气成分分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对红茶香气成分的分离效果均表现良好,但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红茶中不同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时,应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中药化合物成分,并获取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靶点,将两者预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用Cytoscape_3.8.0软件对其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用AutoDuck_4.2.6软件对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含有11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核心成分,其对应靶点基因65个,疾病靶点854个,交集靶点25个。PPI网络中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NF-κB抑制剂α(NFKBIA)、IL1B、IL10、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为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型流感、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参与转录调控、免疫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核心成分与TNF、IL1B等关键靶点结合紧密,亲和力较好。【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通过参与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进而治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相似文献   
9.
生物防霉剂防治葡萄贮运期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以纳他霉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生物防霉剂对葡萄白腐病菌、葡萄灰霉病菌、葡萄黑痘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各病害菌的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9.67、35.79、32.08μg/ml,并用病原菌感染方法测定了制剂对贮运期葡萄的实物防治效果,纳他霉素浓度为200μg/ml的制剂各处理组不同时间的防效分别达80.18%、55.5%、65.17%,而1000μg/ml多菌灵对照防效仅19.82%、16.5%、21.72%,且均与多菌灵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结合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从日常管理、技能培训、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分析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创新研究生培养思路中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