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文章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系统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对如何创新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测定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阐明黑土有机碳稳定性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在吉林省梨树县不同施氮水平长期定位试验田进行取样,以施氮水平不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1(0)、T2(160 kg·hm-2)、T3(240 kg·hm-2)、T4(280 kg·hm-2)、T5(320 kg·hm-2),分析长期不同施氮量下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结构特征、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变化,探究酸化黑土有机碳含量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水平的升高,土壤碱解氮(AN)和全氮(TN)含量先增后减,T3 处理含量最高,AN 和 TN 分别比 T1 处理高 24.90%、10.28%;土壤速效磷(AP)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随氮肥用量的提高,土壤团聚体呈现大粒径团聚体向小粒径团聚体转变的趋势,>2 mm粒径团聚体下降 14.55%。土壤有机碳总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为 280 kg·hm-2有机碳含量最高;>2 mm 和 2~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施氮水平下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的几何平均直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度较高。研究表明:通过13 a连续施入不同水平氮肥,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氮肥施用量增加会显著降低土壤pH,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分布在2~0.25 mm粒径中。  相似文献   
3.
刘林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29-17131
[目的]对蓖麻毒素分子量、等电点和氨基酸序列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以内蒙古通辽地区所产蓖麻哲蓖2号为对象,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毒性检测等免疫学技术对其毒素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试验中所用蓖麻毒素的等电点为6.49,分子量为61.9kD,其氨基酸序列与网上公布序列相比,A链有22个位点发生变异,B链无变异;小鼠口服LD50为5.0mg/kg,腹腔注射LD50为4.6μg/kg,淋巴细胞IC50为3μg/ml。[结论]该研究为深入了解蓖麻毒素生物学性质提供依据,同时为不同产地蓖麻毒素毒性及其他性质的差异比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030-2034
采用RT-PCR技术从牛肾细胞中扩增出Mx1基因,构建牛Mx1基因过表达重组载体;针对牛Mx1mRNA序列设计shRNA引物对,构建针对牛Mx1的RNAi载体。将牛Mx1的过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牛Mx1蛋白的表达情况,筛选有效沉默牛Mx1的shRNA;将有效沉默Mx1的RNAi载体转染牛胎儿气管原代上皮细胞,经流式细胞分选,Western blot检测,获得沉默牛Mx1的稳定细胞系。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牛Mx1过表达重组载体pcDNA3.1-Mx1和RNAi载体RNAi-Mx1A、RNAi-Mx1B、RNAi-Mx1C,筛选到RNAi-Mx1A沉默牛Mx1效果最好;经流式细胞分选和Western blot检测,获得有效沉默牛Mx1的牛胎儿气管原代上皮细胞,为进一步探讨牛Mx1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原位还田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培肥改土、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已经成为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秸秆进入土壤之后,腐解缓慢,很难得到广泛的推广,因此通过开发秸秆降解菌加快秸秆纤维素的降解速度提高秸秆腐解效率成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关键。本文对低温微生物、低温秸秆降解菌、以及施加菌剂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抑制鹿源多药耐药结核菌中药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鹿源多药耐药结核菌有效的中药耐药抑制剂,通过MABA法检测24种中药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对多药耐药结核菌及标准菌H37Rv的体外抗菌效果,将筛选出的抗菌效果好的黄连醇提物和黄连水提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同时以MABA法与标准品比较体外抗结核菌活性。结果显示,黄连、独活和侧柏叶有明显的抗结核活性,其中黄连水粗提物和乙醇粗提物效果最佳,测得它们活性成分即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22.74%和35.23%,并显示二者与小檗碱的体外抗结核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发酵培养的方法测定其发酵参数。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设置A、B、C、D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抗菌肽组(0.03%抗菌肽)、三丁酸甘油组(0.15%三丁酸甘油酯)和联合使用组(0.03%抗菌肽+0.15%三丁酸甘油酯),每组4个重复,培养6、12、24 h后,测定其pH、产气量、氨态氮(NH3-N)、干物质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发酵24 h时,添加抗菌肽有降低氨态氮、增加产气量的趋势,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2%(P ﹤0.05),并且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增加氨态氮和产气量的趋势,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并且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浓度。两者都添加时,氨态氮浓度较对照组提高4%(P ﹤0.05),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5%(P ﹤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6%和1%(P ﹤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但是同时添加不利于瘤胃发酵。 [关键词] 抗菌肽|三丁酸甘油酯|瘤胃发酵|绵羊  相似文献   
8.
选取6只2.5岁体重相近而且健康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母羊各3只),置于1hrm2人工羊草草地围栏内放牧以观察春、夏、秋、冬四季放牧山羊的行为节律、牧食行为,并计算每天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抽穗期羊优先采食草穗,春季过后穗的残余率仅有4.4%;采食速度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冬季(P<0.05);采食时间占方面时间的比例表现为春、秋>冬、夏季.每口采食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大体为春、夏、冬>秋季(P<0.05);夏季羊的日采食量最高,其次为春、秋,冬季采食量最低(P<0.05);同一季节内羯羊的日采食量始终高于母羊(P<0.05);春、夏、秋季放牧山羊均有3个进食高峰,分别发生在出牧后约0.5h、午后约0.5h、归牧前2h左右,上午采食量低于下午(P<0.05).冬季一般上午、下午各一个采食高峰;本试验未发现放牧绒山羊扒食草根的现象,但在卧倒休息或反刍前有扒草、扒土整理休息地的习性,未发现放牧山羊行为节律和采食速度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与其羽绒性能密切相关。本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方法观察成年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胸、腹和背部羽区的毛囊密度、毛囊直径和S/P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及性别因素对毛囊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雁鹅羽毛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均属有髓毛囊,二者独立发生发育并独立分布。鹅的次级毛囊显微形态结构与初级毛囊基本相似,但次级毛囊的羽嵴于羽髓周围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没有凸出的脊柱状较大嵴突存在。成年雌性雁鹅在其胸、腹、背部羽区的初级和次级毛囊密度均显著高于雄性雁鹅(P<0.05),雁鹅胸、腹部羽区的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均显著高于背部的毛囊密度和S/P值(P<0.05)。次级毛囊直径因性别差异变化较大,雄鹅胸、背部羽区的次级毛囊直径显著大于雌鹅(P<0.05);且雄雌鹅腹部次级毛囊直径均显著小于其背部的次级毛囊直径(P<0.05)。  相似文献   
10.
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全基因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二室分离驯化后的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并对其基因组特征及H基因遗传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根据GenBank公布的犬瘟热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17对特异性引物,以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总RNA为模板,RT-PCR进行分段扩增,并克隆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经测序、拼接获得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F014953、AY445077、AY542312、AY466011、AY386316、AF164967、EU716337、EU726268、AY443350、AB474397、GU138403和AY649446的12个不同毒株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6%、92.4%、92.5%、92.5%、94.3%、96.3%、95.9%、87.1%、94.5%、92.3%、87.4%和94.6%,与标准强毒株A75/17株(AF164967)的亲缘关系最近,全基因同源性达96.3%,但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AF014953)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同源性为86.6%。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H基因与其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0株CDV进化树分析显示,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属于Asia Ⅰ型,H蛋白中309-311位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潜在糖基化位点,为疫苗株没有而野毒株所共有的,并且可能与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关。因此,致弱的小熊猫源CDV在预防免疫的针对性上可能强于已有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