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16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脱贫攻坚的要求为精准扶贫指明了前进方向。广东省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形势下还需不断创新机制。"预见式行动研究"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行动研究新范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协作兼顾、原因层次分析和预见未来等,能够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以广东省为例,基于"协作兼顾"创新"精准识别"机制,基于"原因层次分析法"创新"精准帮扶"机制,基于"预见未来"创新"精准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耕地质量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耕地保护分区   总被引:27,自引:12,他引:15  
科学合理地制定耕地保护分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该文采用Moran散点图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探讨广宁县耕地质量的空间结构性特征和聚集性规律,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广宁县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规律,正相关类型(高-高和低-低型)多以"组团"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高-低和低-高型)无明显集中区域,零星分布。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耕地保护分区,既综合考虑了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同时将耕地质量的空间属性作为第4维,纳入到耕地保护分区研究中,为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思路。最后,提出了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为研究区域耕地保护分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分步实现了农村富余动力的转移,农民有序融入城市社会。在推动农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教育手段的介入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这其中也包括科技教育的普及。教育使日本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改造和提升,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流动性,为日本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对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特殊的历史贡献。但其至今尚未真正融入珠三角的主流社会,始终保持着"定居不融合"的状态,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不适应性。他们遭遇诸多社会排斥与歧视,面临居住隔离、交往狭隘及社会保障待遇不公等社会融合困难。以中山市西区的"代耕农"为中心,分析"代耕农"社会融合的基本状况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代耕农"的社会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综合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汕头市龙湖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提出"农业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模式。结果表明,村委会的引入能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和效益分配,解决"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的中介组织缺位问题,使农户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龙湖区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香根草草本植被过滤带对径流、泥沙、以及全磷和溶解性磷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雨强(210,120 mm/h)和不同坡度下(2°,5°),香根草过滤带能够有效拦截径流、泥沙、磷,拦截率分别可达到12.18%~43.11%,16.00%~70.38%,27.53%~49.35%。与120 mm/h雨强相比,210 mm/h雨强下,2种坡度下香根草过滤带小区内,径流、泥沙流失量都呈现出减少趋势,并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210 mm/h雨强下,与裸坡对照相比,不同坡度处理下香根草过滤带全磷、颗粒态磷流失量都呈现出减少趋势,且二者减少程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坡度间的流失量,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宽度下,香根草表现出不同的拦截效率,当宽度达到2 m时,拦截效率显著,总体上随着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法,对不同处理间的水文条件、坡度、带宽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影响植被过滤带拦截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带宽、坡度、雨强,各因子对径流、泥沙、磷流失量贡献大小分别为雨强带宽坡度,这表明华南地区降雨是径流、泥沙、磷流失的主要控制因子,同时,带宽对径流、泥沙、全磷的流失量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民视角的宅基地置换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出台1.2亿hm2耕地红线的政策背景下,宅基地置换成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一种新形式.阐述了其置换城镇住宅的意义,分析了各阶段的置换障碍,选取广东中山市宅基地置换的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并据此提出了规范市郊宅基地置换,切实保护农民权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寿螺是广东的主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对本土生物数量种类及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广东省福寿螺入侵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引进养殖与逸生建群时期、大规模暴发与危害时期、防治与利用共存时期。福寿螺在广东快速扩散蔓延的主因为盲目扩大养殖,强大的繁殖能力则是其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水体转移、爬越围墙铁丝网则是其快速入侵其他地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农户生计分化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当前农民新村建设模式需要适应农户生计分化和农业生产生活的双重要求。以山东省沂水县4个典型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户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就业时间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农户生计结构呈现的特征,探讨农户生计分化与农民新村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村农户生计非农化倾向明显,4个村庄人均非农收入和劳均非农就业时间比重均超出70%,生计收入主要依靠非农业生产,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户重要的生计方式;2)受县域和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靠近县城的韩家曲村农户生计多元化越突出,县域内就业生计表现明显,而远郊、偏远山区的李家营村、四旺村和东土沟村农户非农化生计以县域外就业为主;3)近郊村非农生计结构突出,其新村建设宜倾向于集中形态;远郊、偏远山区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其新村建设宜适当分散布局;4)集中上楼的模式忽略了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居住方式超前于农户生计分化,会对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农民新村建设要考虑农户生计分化出现的新特点,匹配多元化的农民新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