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杜仲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条件,建立杜仲体细胞胚胎发生初步体系,以杜仲幼嫩叶片和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探究外源激素配比、未成熟合子胚发育阶段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从形态学和细胞学对愈伤组织进行胚性的判断。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诱导出的叶片愈伤组织在形态上具有差异,MS+ 2,4-D 2 mg/L+ 6-BA 1 mg/L和MS+ 2,4-D 2 mg/L+6-BA 0.5 mg/L有利于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在培养基MS+ 2,4-D 2 mg/L+ 6-BA 1 mg/L上,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出4种类型愈伤组织,其中圆球形和颗粒型突起的愈伤组织具有胚性;未成熟合子胚采集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显著差异,6月14日采集的外植体愈伤诱导率最高,不同基因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油松端粒长度与树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能够保护染色体维持其稳定性的特殊DNA-蛋白复合物,与细胞分裂、细胞衰老及寿命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前人对银杏、狐尾松等木本植物端粒长度与树龄相关关系的研究,选取我国特有常绿木本裸子植物油松作为试验材料,采集树龄跨度从7年到800年9个年龄段的针叶,采用TRF测定法对油松针叶端粒长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油松树龄的增加,针叶端粒长度也相应变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松端粒长度和树龄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可以在不损伤树体的前提下,用更为快捷方便的实验手段对古树树龄进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3.
红花槐花药培养最适取材时期及选蕾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红花槐花药离体培养的最适宜取样时期及其相应的花器官形态特征判断标准。【方法】采用小孢子染色压片观察、花器官形态特征观测和花药离体培养试验,研究红花槐花药小孢子发育阶段,探讨小孢子发育阶段与花器官形态特征及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关系。【结果】1)小孢子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分体、单核及二细胞花粉3个时期,这3个时期之间具有明显的细胞学特征差异,其中单核时期又分为单核早中期和单核靠边期。2)小孢子单核时期(单核早中期及单核靠边期)花药适宜离体培养,其中单核靠边期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77.05±1.56)%,为红花槐花药离体培养的最佳时期。3)在单核靠边期,花蕾纵径介于10.01~12.20 mm、花冠与花萼的长度比>1/4~≤2/5。同时,小花花萼上部为红色,白色花冠从花萼中露出且顶部开始变为粉红色,花序大而松散,小花间距离较大。【结论】红花槐花药离体培养最适取材时期为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并可通过小孢子与花器官形态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行取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不同因素对于褐化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增殖率对培养基进行调整优化以降低褐化率,提高利用率。【方法】以3个年份的9个细胞系的油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放置不同数量愈伤块、pH、植物凝胶含量、糖种类和含量以及培养时间的褐化率和增殖率进行测定计算。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褐化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且与增殖继代年龄显著正相关;在培养皿中放置6~7块愈伤组织、pH 5.8~6.0、培养基中添加2.0~3.0 g·L~(-1)植物凝胶、添加10 g·L~(-1)蔗糖能保证较低的褐化率和较高的增殖率,且蔗糖优于葡萄糖和麦芽糖。【结论】结合正交设计,90 mm培养皿中放置7块愈伤组织,培养基中添加2.5 g·L~(-1)植物凝胶、10 g·L~(-1)蔗糖,调节pH为5.9时,褐化率、增殖率和利用率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甘蒙柽柳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0%、0.5%、1.0%、2.0%、4.0%)胁迫对甘蒙柽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0.5%)的NaCl对植株各项生理指标影响很小;对较高浓度(1.0%、2.0%、4.0%)NaCl处理,植株在气孔调节、保护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方面均能作出较快响应,并能在胁迫初期(前8 d)维持相对正常生长,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aCl浓度增加,植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第8 d时,4.0%NaCl处理的植株相对电导率明显上升,接近对照的4倍,MDA的含量与其成正相关关系;脯氨酸含量在甘蒙柽柳受到盐胁迫后逐渐上升,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盐胁迫初期增加,后期逐渐减小;3种保护酶活性在胁迫后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D与CAT的活性在第14 d达到最高,POD活性则是在第20 d达到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Pn逐渐下降并呈相关关系。洗盐后,1.0%和2.0%NaCl处理的植株各项指标均可得到恢复,而4.0%NaCl处理的植株各项指标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温诱导阔叶风铃草产生形态学性状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高温诱导对阔叶风铃草产生形态学性状变异的影响,试验以阔叶风铃草为材料,采用高温诱导的方法,设计正交试验用不同高温、花芽长度和处理时间等因子进行形态变异的诱导,用极差分析法对每一因子的诱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是影响阔叶风铃草形态学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与紫色五瓣花的原种相比,试验获得了多种变异新植株,其中六瓣花5株、椭圆花瓣1株、白色花3株。试验说明在开发遗传基因资源上高温诱导的有效性,并将大大促进改变其花瓣观赏性状育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国槐(Sophora japonica)对重金属锌的耐受能力,以水培的3月龄国槐幼苗为试验对象,探讨不同浓度(1、50、200、350、500 μmol/L)锌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锌胁迫下,国槐幼苗生长量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同时,根系对锌胁迫较为敏感;不同浓度锌处理使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显著,F0ΦNPQ随锌浓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Fv/FmΦPSIISPAD值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锌胁迫后7、14、21、28天,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同时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均随锌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当胁迫时间延长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21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研究认为,国槐幼苗能够适应一定浓度的锌胁迫环境,在浓度不高于200 μmol/L的锌环境下有较强适应能力,在高于200 μmol/L的锌胁迫下会受到锌毒害。  相似文献   
8.
韩伯涛  盖颖  蒋湘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140-144
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oyl-CoA reductase,CCR)是在木质素合成途径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酶,负责催化肉桂酰辅酶A类物质的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醛类化合物.分离得到毛白杨CCR基因的cDNA.将CCR基因以正义、反义和干涉的形式,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烟草中,Southem杂交以确定转基因成功.在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所有下调基因的植株都表现出可溶性酚酸含量下降,木质素含量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纤维素含量则有上升,可能是对木质素含量下降的一种代偿性增长.植物细胞壁组分的含量变化表明CCR基因可能是一个控制木质素代谢途径的一个很好的调控点.  相似文献   
9.
华北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用完全随机、正交设计等试验方法加之组培技术来研究影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几种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过程中的最佳灭菌方式为2%Na-ClO灭菌30 min,剥皮、去胚乳处理。其中污染率和NaClO的灭菌时间呈负相关:NaClO灭菌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琼脂浓度为4 g·L-1,且过高和过低的琼脂浓度不仅降低了其诱导率,提高了愈伤组织的褐化水平,也影响了外植体的发育形态。外源激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2,4-D是主要影响因子,对诱导率的影响显著,其次是KT,最后是6-BA。最佳的植物外源激素配比是2,4-D 1.8 mg·L-1+6-BA 0.3 mg·L-1+KT 0.3 mg·L-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核表达体系和HPLC法,分别获得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及其反应底物———香豆酰CoA酯,并对CCR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酶学方法和HPLC的分离纯化能够得到较高浓度和纯度的CCR反应底物;重组毛白杨CCR的最适反应温度是37℃,最适pH值为6.25,Km值为5.664μmol/L,Vmax为4.09 nmo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