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上海销售端扇贝冻品的品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市售扇贝冻品的品质评价方法以及冻藏过程中导致其品质劣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依据冰柜温度、冻藏时间、产品形式、包装方式和摆放位置共5种常见影响因素,对上海市售的11种扇贝冻品商品进行采样,测定白度、解冻损失、蒸煮损失、持水力、回复性、内聚性、弹性、咀嚼性、硬度和感官评分共10项品质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构建扇贝冻品品质评价模型,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扇贝冻品品质劣变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扇贝冻品10项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33%,可以代替原有指标来综合评价扇贝冻品的品质,建立了市售扇贝冻品的品质评价模型:f=0.467f1+0.302f2+0.231f3,其中,f1公因子包括弹性、回复性、内聚性、蒸煮损失和持水力,f2公因子包括硬度、白度和咀嚼度,f3公因子包括解冻损失和感官评分;进一步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冻藏时间、冰柜温度和产品形式是影响扇贝冻品品质的关键因素,其他2种因素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扇贝冻品的品质评价并分析导致其品质劣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们结合等温直链替代反应(SDA)和指数扩增(EXPAR)设计了一种非标记、高灵敏的Pb2+荧光生物传感体系。在 Pb2+存在情况下,底物链被活化的GR-5 DNAzyme快速切割释放引物1。引物1与模板1杂交,并被DNA聚合酶(BSM)延伸形成带限制性内切酶(Nt.BbvCI)的识别序列的双链核苷酸。BSM从Nt.BbvCI切割产生的切口再次延伸形成双链核苷酸,并释放信号G4-DNA片段。G4-DNA片段同时又可以作为模板2的引物,启动指数放大过程,从而释放更多的信号G4-DNA片段。最后,扩增产物G4-DNA与原卟啉锌(ZnPPIX)相互结合从而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我们详细优化了多种因素对检测体系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此方法对Pb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 0.1~50 nM,检出限为0.03 nM(S/N=3),回归方程为 y=288.7x+744.7(y为荧光强度,x为Pb2+浓度)。干扰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Pb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该传感体系成功应用于环境水体中 Pb2+含量检测,加标回收率为 94.0%~103.0%。本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可用于环境水样中Pb2+的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3.
温度是影响细菌生长与失活的关键因素,在食品生产中常用来控制致病微生物潜在的风险。但由于不同菌株间个体的差异,细菌在相同温度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失活趋势,这种行为方式称为菌株的失活异质性,容易导致微生物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比较了19株副溶血性弧菌(16株临床菌株和3株环境菌株)在巴氏消毒温度(65℃)及冷链温度(10℃)作用下的失活情况,并结合Weibull模型,拟合相应的失活参数(t_R值),探究了不同菌株间的失活异质性。在65℃处理条件下,1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t_R值介于22.62~67.23 s,VPC-1为耐热性最强菌株,而VPC-10为耐热性最弱菌株,热失活参数t_R值最适的概率分布为Normal (44.82, 12.27)。在10℃条件下,t_R值介于113.96~371.38 h,VPC-3为耐冷性最强菌株,VPC-2为耐冷性最弱菌株,冷失活参数t_R值最适的概率分布为Loglogistic (51.45,148.88,4.67)。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的热失活和冷失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菌株的失活异质性广泛存在于副溶血性弧菌之中,仅基于单一菌株进行失活模型的拟合,很难描述其整体的失活趋势。同时,初步构建了菌株失活异质性的随机模型,并使用概率分布代替了传统的失活参数。  相似文献   
4.
对85株副溶血弧菌的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 T6SS)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分析,并选取部分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混合培养,探究其种内竞争情况。利用qPCR技术,分析混合培养后T6SS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85株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6SS2,62株副溶血弧菌携带T6SS1,其中临床分离株41株,占全部临床分离株的93.2%;环境分离株21株,占全部临床分离株的51.2%,并且T6SS1基因簇在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部分T6SS1~+的副溶血弧菌存在明显的种内竞争优势。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较单一培养的菌株,混合培养中副溶血弧菌T6SS1和T6SS2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明显的上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混合培养的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可通过增强自身T6SS1和T6SS2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提升其在种内的竞争力。初步探究了副溶血弧菌Ⅵ型分泌系统对其种内竞争的影响,为副溶血弧菌T6SS功能的进一步揭示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副溶血性弧菌转录调节因子VtrB (V.parahaemolyticus T3SS2 regulator B)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探讨VtrB在副溶血性弧菌抵抗胆汁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副溶血性弧菌vtrB基因上下游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融合PCR将vtrB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并克隆入自杀质粒pDS132中,将重组自杀质粒转入大肠杆菌S17-1 λpir中,再接合转移至副溶血性弧菌中进行同源重组,通过10%蔗糖筛选获得vtrB基因突变株ΔvtrB。将pBAD33-vtrB重组质粒电转入ΔvtrB突变株中获得回补菌株C-ΔvtrB。研究副溶血性弧菌野生型、突变株和回补株在2%脱氧胆酸盐(DOC)处理后的存活率。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经vtrB基因的PCR扩增和转录水平检测结果表明,成功获得副溶血性弧菌vtrB基因缺失突变株ΔvtrB和回补株C-ΔvtrB。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C-ΔvtrB相比,ΔvtrB突变株在2% DOC处理20、40和60 min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7%、4%和1%,vtrB基因的失活使得副溶血性弧菌对胆汁抵抗能力极显著降低(P<0.001),表现出存活能力的缺陷。由此表明,转录调节因子VtrB有助于副溶血性弧菌对胆汁的抵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冰温酶解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物变化对低盐脱水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滋味的影响,以牡蛎肉(去壳质量为25.0 g±5.0 g)中注射25 U/g风味蛋白酶(F组)和中性蛋白酶(Z组)作为试验组,以注射等量蒸馏水作为对照组(D组),脱水后进行冰温贮藏(-2.0℃±0.5℃),每3 d测定一次理化指标(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K值、Ca2+-ATPase活力、总巯基含量、TCA-可溶性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并结合电子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冰温贮藏过程中,F和Z组在18 d内满足鲜度要求,D组在24 d内满足鲜度要求;与D组相比,F和Z组蛋白质降解明显,TCA-可溶性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游离氨基酸味道强度(TAV)值上升;肌苷酸(IMP)积累与鲜味氨基酸协同增鲜使得F和Z组味精当量(EUC)与D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电子舌分析显示,F、Z和D组滋味差异能被有效区分且酶解前期和后期滋味差异明显.研究表明,冰温酶解能提高低盐脱水牡蛎的多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呈味核苷酸降解,对低盐脱水牡蛎起到增鲜作用,其中中性蛋白酶优于风味蛋白酶,本研究结果可为高附加值海珍品加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勇  刘静  吴倩  曹欢  欧杰  潘迎捷 《水产学报》2021,45(7):1235-1247
随着人口增长造成的陆地资源紧张,海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要地,水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粮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因其独特的生存养殖环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且具有健脑益智、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癌防癌等健康功效,可作为陆生食品资源的良好补充,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营养补给。因此,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水产品营养成分的独特优势,及其在医药健康方面的重要功效,并基于“水陆互补,阴阳平衡”的哲学理念,对科学利用水产品调整居民饮食结构、开发海洋健康品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品营养健康功能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全面推动水产资源与陆生食品资源的“阴阳互补”,以更好地服务人类大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产品与淡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摄入风险,实验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市售的12种海产品和8种淡水产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镉、汞、砷、铬共5种常见重金属,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金属污染指数(MPI)评价其污染程度,比较不同水产品重金属含量差异及污染状况,并通过靶标危害系数(THQs)评价其健康风险。检测结果显示,海产品与淡水产品中,铅含量范围为ND~1.100 mg/kg,铅超标率为1.4%,各品种铅均值含量无显著差异。镉含量范围为ND~1.600 mg/kg,镉超标率为2.8%,长牡蛎、海湾扇贝镉均值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总汞含量范围为ND~1.900 mg/kg,蓝鳍金枪鱼总汞均值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总汞均值含量无显著差异。总砷含量范围为0.004~4.100 mg/kg,淡水鱼(乌鳢除外)总砷均值含量低于其他品种。铬含量范围为0.010~32.000 mg/kg,铬超标率为2.3%,鳙铬均值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不同品种的水产品都有一定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指数显示:污染指数呈现...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西沙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以期发现结构特异的次生代谢产物。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用真菌2号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后的菌体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和现代色谱分离纯化手段,包括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分离制备,运用现代核磁波谱技术并结合高分辨质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显示:通过对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的菌体提取物进行分离制备,最终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鉴定结果为(1) Traumatic acid,(2)N-benzoyl-L-phenylalaninol,(3)cyclo-(Trp-Ser),(4)cyclo-(D-Pro-D-Leu),(5)cyclo-(Phe-Tyr),(6)(22E,24S)-5α,8α-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9(11),22-trien-3β-ol,(7)5α,8α-epidioxy-23-methyl-(22E,24S)-ergosta-6,22-dien-3β-ol。其中化合物1是从自然界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3、4、5、6、7是在该真菌内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不同振动模式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食品工厂环境下更为真实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污染情况,通过模拟不同的食品加工器械振动模式(水平旋转式振动,翘板式振动,垂直翻转式振动),研究了不同振动模式下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璃和不锈钢表面培养72 h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不同振动模式对被膜生物量、被膜结构以及被膜胞外基质中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振动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被膜形成量明显减少;3种振动模式下垂直翻转式振动条件下被膜生成量最少;同种振动方式下副溶血性弧菌在不锈钢表面形成量大于玻璃表面;增加水平旋转转速,被膜生成量减少;振动导致被膜总生物量减少,多孔性和均一性增加,生物被膜结构趋于简单,被膜比较分散。振动导致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含量减少。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的器械振动对被膜的影响不同,本研究中模拟的三种振动模式中选择垂直翻转式振动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与抑制生物被膜的生长;振动会导致细菌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和蛋白的减少,影响被膜的孔径、均一性等结构特性,被膜结构变得松散,被膜生成量减少,为进一步研究实际生产环境中生物被膜的清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