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省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李的南缘分布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李产业稳定的经济效益使得广东成为了全国主要的李产区。为了给李产业生产和研究规划的制定提供基本数据,采用走访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李的分布、种质资源、产业现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广东已演化形成了一个需冷量低的南亚热带特色李品种群,共有原产品种26个,其中既有像三华李那样的古老品种,也有如华蜜大蜜李和岭溪李那样品质优良的新品种;2013年,广东全省规模化李果园面积有5.52万hm2,总栽培面积约7.1万hm2,其李果总产量分别52.10万和66.39万t,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9.35 t/hm2,说明广东省是全国李树栽培面积最大、李果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最高的省份;由于水热丰富,花期日照充足,广东李具有成熟早、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李产业是广东省山区的支柱产业。文中还分析了广东省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广东省李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兴宁地区超级杂交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经济有效地防治超级杂交稻病虫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兴宁市2013年第四代三化螟大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剖析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狠抓一、三代压虫源、重视二、四代保丰收"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兴宁市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工作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兴宁市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结合该市市情,进一步阐述了兴宁市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的技术模式和攻关内容,为兴宁市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和高产创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发展超级稻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兴宁市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播种、适时早抛(插)、科学施肥、合理管水、强化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兴宁市发展超级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辣椒病毒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兴宁地区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辣椒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优质烤烟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优质烤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兴宁市优质烤烟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培杂泰丰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优质两系超级杂交稻品种。兴宁市从2005年开始试验示范种植,每667m2产量平均在660-700kg之间,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是目前在生产上极具增产潜力的优良品种。至2008年晚造,培杂泰丰推广种植面积比例占兴宁市水稻种植面积的21%,为兴宁市的粮食增产增收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培杂泰丰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兴宁市2004~2007年,大面积进行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片核心区经由国家农业部等组成专家组验收,核心区获得年产量为20.459~22.548t/hm^2的高产量。其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选用优良品种,天优998、培杂泰丰,选择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块种植。采用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肥水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实现优质高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优质两系杂交稻组合培杂双七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科学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培杂双七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