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在众多土壤污染修复中,微生物修复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优势。为微生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土壤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以及重金属为对象,综合评述了不同土壤污染类型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降解微生物的种类、修复机理和技术方法,指出当前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并对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滇西二高温热泉原核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提取腾冲大滚锅热泉壁、龙陵大沸泉泉底沉积物总DNA,PCR扩增获得古菌和细菌16S rDNA的V8高变区片段,进行DGGE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和古菌在2个高温热泉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存在,而且2个热泉古菌的DGGE条带差异度较大,而细菌在2个高温热泉中数量较多,而且相似较大.  相似文献   
4.
沼气发酵残留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云南大学省微生物研究所(650091)张无敌云南省红河州农科所(661100)胡云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沼气发酵液已对农作物的23种病害和14种虫害的防治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其防治病虫害的种类和效果随实践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油樟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抑制植物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根茎叶中分离得到203株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选出形态特征不完全相同的68株内生细菌(根56株、叶9株、茎3株),初步显示油樟中内生细菌具有多样性和器官特异性的特点。通过平板拮抗的方法,对选择出的68株内生细菌进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试验。68株内生细菌中有17株(全部分离自根部)对辣椒疫霉菌(Phyto phthora capsic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至少1种有抑制作用。这些内生细菌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验证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基因工程化生产γ-亚麻酸打下基础.[方法]将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pCPN2301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PNRAD6,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子叶节转化法,将该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H1 65,获得转基因植株,最后通过气相色谱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CR、GUS组织化学染色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分析进一步表明目的基因在RNA水平获得表达,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到转基因油菜叶片中γ-亚麻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生成,证明目的基因获得功能表达.同样,用改变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基因RAD6-1所构建的转基因酵母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而且各种目的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提高.[结论]初步建立了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MAC-8(Monascus ank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和60Co多重复合诱变,选育到一株生产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MACF6.发酵试验表明,菌株MACF6发酵液色阶平均达到242 U·mL-1,菌丝体色阶达1.09ⅹ104 U·g-1,分别比出发菌株MAC-8提高了22.8%和19.8%.连续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 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初期生长较快,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黄曲霉在茶叶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未在茶样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9.
切梢小蠹伴生真菌发生及病害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长喙霉 ( Ophiostoma minus Hedgc.)于 190 6年作为新种定名为 Ceratostomella minorHedgc,1981年更名为 Ophiostoma minus Hedgc.,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1]。小长喙霉以小蠹虫( Tomicus spp.)为媒介 ,通过小蠹虫对树木的蛀害 ,被携带进入到寄主植物组织内 ,进行自身生命过程并危害寄主植物[2 ] ,故也被称为小蠹虫伴生真菌 [3,4] 。该菌的寄主植物主要是松树( Pinus spp.) [4] ,它在协助小蠹虫蛀害松树树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4]。80年代以来 ,纵坑切梢小蠹 ( 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在云南 8个地州大面积暴发成灾 ,10余万 hm2 …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