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endonuclease Cas)基因编辑系统在生物体基因功能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CRISPR/Cas9作为典型的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自建立以来已在多个物种的基因组编辑中得以应用。近年来,Cpf1(也称为Cas12a)、Cas12b(也称为C2c1)、Cas13a(也称为C2c2)等新型Cas蛋白不断被发现和鉴定,进一步拓展了CRISPR/Cas系统的靶向范围,促进了CRISPR/Cas系统的应用。本文阐述新型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与CRISPR/Cas9系统的区别以及利用新型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进行生物体基因组编辑的研究进展,以期较为详细地了解CRISPR/Cpf1和CRISPR/Cas12b等新型CRISPR/Cas系统的特征、作用机制及应用优势,为更加高效地利用CRISPR/Cas系统对家蚕基因组进行编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马铃薯快速、高效的不定根诱导体系,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菌试管苗为试材,以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为主导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苗、茎段、叶片进行了不定根离体诱导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幼苗不定根离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1 mg/L EBR+0.1 mg/L NAA(α-萘乙酸,1-naphthalene acetic acid),启动天数为4 d左右,平均生根天数约10 d,生根频率可达99.39%,幼苗平均不定根数为11.93条;诱导茎段不定根离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1 mg/L EBR+0.1 mg/L NAA,生根频率为99.49%,而诱导茎段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EBR+0.1 mg/L NAA,不定芽诱导率为81.07%;诱导叶片不定根离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EBR+0.1 mg/L NAA,生根频率为82.06%。2,4-表油菜素内酯作为主导因子能有效促进马铃薯不同起始外植体不定根的离体发生,缩短马铃薯组培苗的滞瓶期,使马铃薯种苗工厂化的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包括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其牵涉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许多学科共同来推动其发展。本文根据笔者近年聆听的会议报告和参加的讨论交流,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实践,简述了植物生命科学研究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及其发展动向,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提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小麦对低浓度NaHSO3的响应及其机理,以京411和小偃54及其单粒传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及扬麦14号和1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光合性能对低浓度NaH-SO3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NaHSO3对小麦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在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极显著增加京411和扬麦16的Pn,显著增加扬麦14的Pn,而对其他基因型小麦的Pn影响不大。从小麦光合性能指标看,被低浓度NaHSO3促进指标和程度较多的基因型是京411和扬麦16,受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是气孔导度(Gs)和非荧光化学淬灭(qN)。推测,低浓度NaHSO3可能通过增加小麦叶片气孔导度和增强PSII的光保护能力来提高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还原力测定法、Fenton法、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分析法和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猴头菌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总还原力,清除.OH、DPPH.和O2-.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醇提物还原力较强,且还原力大小与浓度成正比;猴头菌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清除.OH、DPPH.和O2-.自由基的能力,且水提物的效果比醇提物好;水提物和醇提物对.OH、DPPH.和O2-.的清除能力依次为DPPH.、.OH和O2-.,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率与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以华东地区4个主栽菜用大豆品种(交大05-133、交大02-89、沪宁96-10、青酥二号)的胚尖为起始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预培养天数、6-BA浓度和培养基组合等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消毒10 min后配合5%的NaClO消毒5 min,消毒效果最佳,胚尖活力好,且适用于各个品种;预培养时间为2 d,6-BA浓度为3.0 mg.L-1,有利于菜用大豆不定芽的诱导;1.0 mg.L-16-BA+0.1 mg.L-1NA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增加有效不定芽数;0.05 mg.L-16-BA+0.1 mg.L-1IB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交大05-133为最佳胚尖离体再生基因型,其分化频率为90.86%,诱导15 d后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为4.65个,不定芽平均长度为1.38 cm。  相似文献   
7.
植物NAC (矮牵牛NAM基因、拟南芥ATAF1/2和CUC2基因)转录因子CUP-SHAPED COTYLEDON(CUC)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形态建成、器官边界分离、叶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基因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白菜(Brassica rapa ssp.chinensis)基因BrcCUC3,并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做了初步的功能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白菜Brc CUC3的编码区长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显示BrcCUC3包含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内含子剪接位点符合GT-AG规则.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rcCUC3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NAC domain结构域.BrcCUC3编码区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CUC3蛋白有很高的一致性,尤其与甘蓝(Brasica oleracea)、萝卜(Raphanus sativus)和拟南芥CUC3蛋白高度一致,一致性分别达到98%,97%和83%.在不同物种CUC3的系统进化树上,BrcCUC3归属于双子叶植物分支的十字花科亚组,由不同植物20条CUC3编码区氨基酸序列所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与真实的植物进化基本一致.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rcCUC3在白菜叶深裂株系叶片中的表达量比叶全缘叶片中的高.利用根癌农杆菌(A 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浸花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转BrcCUC3基因的拟南芥植株.过表达BrcCUC3的转基因拟南芥呈现叶缘出现裂刻、主枝增加的新表型.初步说明该基因参与叶形和主枝的发育调控,为揭示白菜叶形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和通过基因工程创制植物叶形新种质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粳稻品种浙粳88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的后代中,筛选得到1个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突变体,将该突变体命名为浙粳88GH,该突变体的颖壳和茎间与野生型浙粳88相比具较明显的金黄色。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gold hull 6(gh6)。以该突变体与籼稻珍汕97B杂交的F2作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和隐性群体分析法,将gh6基因初步定位在第2号染色体短臂端的分子标记RM3732和RM637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2cM和28cM。然后,进一步扩大F2群体将gh6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3和Indel4之间约90kb内。  相似文献   
9.
从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中分离得到一个密穗突变体A989,表现晚开花、穗二级枝梗和小花数增加以及包颈。分子检测证明A989中T-DNA是单拷贝插入,通过inverse PCR的方法分离得到A989中T-DNA的旁邻序列,表明T-DNA插入在RCN2基因polyA加A位点后330bp处;RT-PCR检测发现在A989中,RCN2基因的表达被显著上调。利用2×35S启动子在野生型水稻Zhonghua 11中超表达RCN2基因,转基因植株表现为不抽穗,通过细胞学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能完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但是生殖生长期的分生组织在分化出二级枝梗原基后停止分化和生长。此外,通过比较部分开花相关基因在野生型Zhonghua 11、突变体A989中的表达,推测了RCN2基因可能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家蚕多星纹基因ms的SSR标记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蚕幼虫斑纹突变多星纹基因ms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有益于对多星纹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该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利用家蚕雌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换的特点,采用幼虫斑纹为素斑(p)的家蚕品系C108,幼虫斑纹为多星纹(ms)的家蚕品系g02,组配正反交群体(g02×C108)F1♀×g02♂和g02♀×(g02×C108)F1♂,分别记作BC1F和BC1M,利用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中第12连锁群上的18对SSR标记引物在亲本间进行多态性筛选。BC1F群体中的普通斑个体均表现出与(g02×C108)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多星纹个体的带型与亲本g02一致,为纯合型。结果筛选出S1206、S1208、S1210、C5553S3共4个与家蚕ms连锁的SSR标记。利用BC1M群体构建家蚕ms及其连锁的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连锁图的图距为34.5 cM,4个SSR标记及ms的排列次序为S1206—S1208—S1210—C5553S3—ms,ms位于34.5 cM处,与ms最近的标记为C5553S3,遗传距离为12.4 cM。依据该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可对ms进一步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