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集聚特征的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考虑耕地的自然质量、耕作条件、形态、空间分布等,以济南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和稳定性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法定量刻画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格局特征,采用矩阵组合法进一步将耕地质量等级和空间集聚格局类型两两组合,综合确定基本农田划定类型。研究表明,济南市耕地区位条件较好,且区域差异最小,耕地稳定性和自然禀赋相对较差。济南市耕地质量以高和较高为主,二者分别占济南市耕地总面积的35. 12%和22. 67%,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北部商河、济阳和章丘北部。耕地质量低等级的耕地面积最少,为475. 98 km~2,所占比例为11. 98%,主要分布在历城和长清。济南市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划入型和整治调控型3种类型。济阳、商河、章丘北部和平阴东南部的耕地质量高、集聚特征显著,应作为优先划入型,该类型耕地最多,面积为2 121. 23 km~2,占济南市耕地总面积的53. 38%;适宜划入型耕地质量也较高,并且多分布在优先划入型周边,对优先划入型耕地具有保护和缓冲作用,应与优先划入型耕地一起作为基本农田,以提高优质基本农田的集聚程度;整治调控型耕地面积为988. 98 km~2,占济南市耕地总面积的24. 89%,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南部山区,该类型耕地质量低、集聚程度不高,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必要时可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质量和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输油管道辅助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鑫  蔡红玥  慈天宇 《油气储运》2011,30(12):892-894,898,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长距离输油管道工程辅助设计系统,是集显示、管理、决策为一体的输油管道工艺辅助设计平台,其运用组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适用于输油管道工艺设计的专业化模块,以实现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方案管理、工艺设计、线路管理及系统维护功能.该系统利用分块处理与图形变换设计输油管道导直平面图的生成算法;利用摩阻计算模型和方程迭代算法确定管道沿线的泵站和阀门布置,并生成水力坡降图.实现输油管道技术专业流程在GIS基础平台上的模块设计与组件二次开发,可为油气储运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生物量是监测作物长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作物产量有密切关系。遥感获取生物量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基于矢量辐射传输方程的微波冠层散射模型反演,但多数模型反演方法并未考虑作物生物量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数据同化方法,将 SAR 数据提取的生物量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结合,描述作物生物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通过分析生物量和 SAR 数据提取的后向散射系数的时域变化关系建立反演模型估算生物量。在构建代价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共轭梯度法对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模型估算的生物量和SAR 数据反演的生物量差值最小。结果表明,引入 SAR 数据修正后的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生物量和实测值的时间分布基本吻合,且比未引入 SAR数据的结果精度有明显提高。因此采用 SAR 数据提取的作物实时生长信息可以修正作物生长模型关键参数以提高模拟生物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光谱分析模型的区域应用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样地试验建立的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胁迫光谱分析模型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尺度区域应用是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遥感评价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该文以吉林长春市3块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的水稻农田样地为试验区,采集水稻冠层ASD(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数据、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并获取准同步的Hyperion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重金属污染胁迫响应敏感的光谱指数,并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其与表征重金属污染胁迫程度的叶绿素含量的数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样地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光谱分析模型中的BP网络结构为4-11-7-1、传递函数为logsig,其对各类污染胁迫水平的判别精度均为100%;将所建立的样地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光谱分析模型通过Hyperion影像,进行大面积推广并验证,得到其对各类污染胁迫水平的判别精度均超过80%。该研究为样地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光谱分析模型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遥感影像在定量描述土地覆盖和环境变化方面具有的优越性,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以便对该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2001、2006、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得到每期的土地覆盖图,建立CA-Markov预测模型,经模型验证后,应用该模型对2016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结果]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接近.[结论]利用CA-MARKOV预测模型预测土地覆盖变化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揭示土地覆盖变化趋势,对决策规划、分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湖南省土地多功能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性评价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多功能识别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测度了1990年、2000年、2010年湖南省土地多功能状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多功能性评价,模型系统整合了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2)研究期间,湖南省土地总功能由1990年的0.10提高至2000年、2010年的0.22,0.40。重心由农业生产功能转变为经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等,功能之间协调性逐步下降;(3)单项功能方面,除农业生产功能有所降低外,经济生产、交通保障、社会保障、就业支撑、居住家园以及生态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建议今后土地利用中应稳定和提高生态功能,提升土地的农业生产、就业支撑、社会保障等功能,并加强功能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物生长模型同化SAR数据模拟作物生物量时域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物量是监测作物长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作物产量有密切关系。遥感获取生物量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基于矢量辐射传输方程的微波冠层散射模型反演,但多数模型反演方法并未考虑作物生物量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数据同化方法,将SAR数据提取的生物量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结合,描述作物生物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通过分析生物量和SAR数据提取的后向散射系数的时域变化关系建立反演模型估算生物量。在构建代价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共轭梯度法对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模型估算的生物量和SAR数据反演的生物量差值最小。结果表明,引入SAR数据修正后的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生物量和实测值的时间分布基本吻合,且比未引入SAR数据的结果精度有明显提高。因此采用SAR数据提取的作物实时生长信息可以修正作物生长模型关键参数以提高模拟生物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潮土区农田土体构型层次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探地雷达对自然土壤土体构型进行快速无损探测的可行性,该文首先利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Gpr Max2D软件模拟4种具有不同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的土体模型,识别雷达电磁波在具有不同土壤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中传播时反射波振幅和相位的客观变化规律;然后于2016年在位于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的河北省曲周县选择夹黏型和底漏型2种土壤层次较明显的农田土体构型进行GPR探测试验,并挖掘土壤剖面,通过雷达图像处理软件和MATLAB编程处理雷达图像并提取波形数据,根据模拟获取的规律进行土壤层次识别,对比探测层厚与实际剖面层厚。研究结果显示,雷达电磁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两侧介电特性差异越大,反射波振幅越大;上层介质介电常数小于下层会发生正反射,反之发生负反射;实测波形比模拟波形杂乱;通过电磁波振幅和相位变化识别层次界面清晰的夹黏型土体构型中较厚层次的厚度的相对误差(9%)要小于识别层次界面不清晰的底漏型土体构型各层厚度的相对误差(9%);可识别的层次界面反射系数均大于0.02,两侧土壤具有较大介电特性差异;通过客观判读依据可以判别农田潮土的层次结构,但层次界面的整齐清晰程度、界面两侧介电特性差异程度和相邻层次的厚度大小影响着探地雷达探测效果。该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实现土体构型这一重要耕地质量指标的快速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农村国土综合整治差异化路径,本研究从农村国土综合整治的关注重点出发,在效率、品质、形态、文化等4 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全国范围内农村国土利用水平进行本底评价,采用Arc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限制、优势性因素识别,再叠加形成限制性及优势性因素分级,并根据区域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整治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国土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沿海地区,低值区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西南地区;2)各评价子系统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高,高值区及低值区空间分布呈现明显规律性并具有显著的地域性;3)各区域限制性因素和优势性因素差异显著,东部无限制区应进行全域农村国土综合整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东北地区应当注重品质的提升,西南地区应着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