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32篇
  328篇
综合类   714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研究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产生的系统信号对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的影响,探讨玉米叶片对光斑高效利用可能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幼苗为试验材料,光照其顶部叶片,其余叶片处于遮蔽状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玉米幼苗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通过预先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从最低值到达最高值所需时间显著缩短,中间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29%和37%.玉米叶片全部遮荫条件下,底部叶片喷施过氧化氢(H2O2)促进光合诱导过程.三氯乙酸(TCA)和二苯基碘化钾(DPI)处理玉米顶部叶片基部,即使顶部叶片受到预光照,也无法改变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预先光照玉米顶部叶片,产生系统信号,信号物质为H2O2,通过韧皮部转运,可调节其他叶片光合诱导过程,有利于玉米底部叶片对动态光能利用和碳积累.该系统信号对玉米冠层底部叶片高效利用光斑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控释氮肥运筹对粳稻养分吸收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粳18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一次性施入控释氮肥免追肥条件下,设置不同施肥量(高、中、低、无)和施肥深度(5 cm、10 cm),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粳稻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粳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施肥深度5 cm组,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的氮吸收总量增加,同时可促进磷的吸收,但影响幅度较小。钾变化与氮、磷变化有所不同。施肥深度10cm组,施高量氮肥抑制了粳稻对磷的吸收、减少了对氮的吸收,但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对钾的吸收无显著影响。施用树脂包膜控释肥,纯氮用量为153 kg/hm^2、施肥深度5 cm、一次性施肥免追肥可获得最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并显著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长期秸秆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4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探讨长期施用秸秆条件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1/2化肥(S+1/2NP)、秸秆配施1/4化肥(S+1/4NP),其中秸秆为隔年麦秸还田,用量为3 000 kg/hm~2,化肥N、P用量为N 150 kg/hm~2、P_2O_5 150 kg/hm~2。结果表明:1)与NP处理相比,秸秆配施化肥处理(S+NP)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S+1/2NP和S+1/4NP处理0~20 cm土壤中碳氮磷含量均低于S+NP处理,而对于20~40、40~60 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表现不一致。2)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各施肥处理综合表现为:S+NPNPS+1/2NPS+1/4NP,即以S+NP处理春小麦产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延伸率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各处理,结果表明:S+NP处理(即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N 150 kg/hm~2、P_2O_5 150 kg/hm~2)相对其他处理,其保障小麦产量和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从Pseudomonas sp.DNBe-S1中分离出的胞外聚合物(EPS)对苯并芘(Ba P)在污染土壤中的降解。结果表明,EPS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量为68%;EPS可以促进土壤中Ba P的降解,并且Ba P的降解率随着EPS的添加体积增加而提高。35 d后,Ba P在土壤中的降解率从20%(未添加EPS)提高到79%(添加15 m L EPS悬浮液)。该结果可为EPS在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用地与农村用地矛盾日渐激化,出现了农村人均占地面积与日俱增,而城市建设用地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在农村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宅基地的流转已经提上日程,为了更好的贯彻和实施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宅基地流转研究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为量化30 m尺度植被覆盖指数(NDVI)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基于国家资源环境遥感信息平台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oogle Enjine云平台计算2000—2015年NDVI逐年最大数值,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与格局分析,探究NDVI的变化趋势,厘清NDVI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分别减少56.83、80.74、7.82、141.60 km~2,城乡和水域用地增加259.08、27.93 km~2。(2)NDVI现状区间主要为[0.5,0.8],占全域面积的73.02%,以乡村农田分布区为主,NDVI趋势的变化区间为[-0.50,0.40],负值占34.62%,正值占65.38%,表明大部地区植被趋于增加。(3)随着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NDVI对耕地、草地、城市用地的响应为正,分别增加0.037 3、0.030 8、0.017 4;对农村用地的响应为负,降低0.021 8;对林地、水域用地、未利用地响应微弱。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城乡建设用地大幅扩张,NDVI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对不同地类的响应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6,(1):86-9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N、P、K肥分别做种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抗旱转基因大豆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效地减小了田间杂草的密度、数量以及杂草种类,增加了土壤养分以及水分,其影响程度为NP-KN-P;在N、P、K单施中,N肥的施用对杂草发生种类及数量的影响最大,K肥的影响最小,从而造成N肥施用后杂草密度、种类、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施用P肥、K肥处理,其影响程度为NPK。因此仅从减少田间杂草群落角度,各种施肥处理的影响程度为N-P-KN-PCKKPN。  相似文献   
8.
以黑木耳品种‘黑威15’为试验材料,研究营养物质对木耳液体菌种生长及老化的影响,筛选抗老化及易老化培养基,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底物降解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及膜质过氧化程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磷酸二氢钾及VB1可延缓菌丝老化,且促进菌丝生长。添加硫酸镁对菌丝老化有缓解作用,但抑制菌丝生长。添加过量氮源可促进菌丝生长且加速菌丝老化。②与对照及易老化培养基相比,抗老化培养基中菌丝总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表明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对延缓菌丝老化具有重要作用。③SOD活性随菌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菌龄呈显著负相关。在抗老化培养基中,丙二醛含量随菌龄增加而降低,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在对照及易老化培养基中,MDA含量随菌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对分析木耳菌丝老化机制及解决液体菌种老化问题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新零售"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可能在若干年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独有的电商平台,在O2O"线上+线下"的基础上,个人平台将与物流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应该立足互联网+,重点聚焦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以当地条件为基础的"宠爱一生"宠物医疗服务平台,结合当地气候、生活习惯,使线上对宠物的诊断更加合理有效,对客户信息加以挖掘处理,设计出可以抢夺本地宠物生活服务市场的app。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马铃薯化肥过量施用问题,促进节本增效。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土壤分析结果,系统分析了黑龙江中部区马铃薯主产区的生产田化肥施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马铃薯目标产量、结合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出黑龙江省中部地区马铃薯生产合理施用化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