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2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5篇
  35篇
综合类   642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33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花蒿叶醇提取物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花蒿除草活性及活性物质的成分,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黄花蒿叶醇提物对4种杂草的活性;采用系统溶剂分离、硅胶柱层析分离及气质联用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5.0 mg/mL的黄花蒿叶醇提物对供试杂草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枝苋,苘麻,狗尾草,稗,其中对反枝苋、苘麻和狗尾草发芽率的抑制作用较强,均达到85%以上。叶醇提物对杂草发芽势的抑制作用也很强,均达到73%以上。黄花蒿叶醇提物中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青蒿酸、亚油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由此可见,黄花蒿叶醇提物含有大量的除草活性物质,可显著延缓杂草的发芽时间和减少杂草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给玉米等多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绿色、持续防控,亟需筛选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资源。本研究以前期实验室储备的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具有杀虫活性的363株野生菌株库为候选菌株,基于菌株杀虫基因差异及进化关系,去除冗余菌株后获得172株候选菌株。通过培养获取这些菌株胞晶混合物,进行杀虫蛋白定量后,测定杀虫活性,获得27株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B14-D2的杀虫活性最高,LC50为0.155 μg/g。克隆了该菌株中的cry1Ea3基因并在HD73-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Cry1Ea3蛋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LC50为1.789 μg/g。本研究为新的Bt产品和杀虫基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3.
研究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产生的系统信号对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的影响,探讨玉米叶片对光斑高效利用可能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幼苗为试验材料,光照其顶部叶片,其余叶片处于遮蔽状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玉米幼苗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通过预先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从最低值到达最高值所需时间显著缩短,中间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29%和37%.玉米叶片全部遮荫条件下,底部叶片喷施过氧化氢(H2O2)促进光合诱导过程.三氯乙酸(TCA)和二苯基碘化钾(DPI)处理玉米顶部叶片基部,即使顶部叶片受到预光照,也无法改变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预先光照玉米顶部叶片,产生系统信号,信号物质为H2O2,通过韧皮部转运,可调节其他叶片光合诱导过程,有利于玉米底部叶片对动态光能利用和碳积累.该系统信号对玉米冠层底部叶片高效利用光斑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钙(Ca)是家禽产蛋和维持骨骼健康最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为更好了解钙对蛋鸡龙骨微结构参数和骨骼元素浓度的影响,将180只罗曼白蛋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钙饮食组,饲粮钙浓度分别为3.37%和1.5%.蛋鸡饲养于富集笼,每组6个重复,每个富集笼为1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试验周期20~37周.分别在第25、29、33和37周收集龙骨样品测量骨矿物质密度、骨微结构参数和骨元素浓度.结果表明,随蛋鸡年龄增加,低钙组蛋鸡正常龙骨比例减少,龙骨损伤率高于对照组,37周龙骨偏离率为31.25%,骨折率为56.25%.低钙组龙骨微结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TV、Conn.D.、Tb.Sp、BS、BS/BV、BMD降低(P<0.05),BV、BV/TV、Tb.Th、DA增加(P<0.05).低钙组蛋鸡钾、铁、铜、锶、钼、锰、锌、钒、硒、铊、铅含量增加(P<0.05),钙、镍、锂、汞含量下降(P<0.05).产蛋期饲喂低钙水平日粮影响蛋鸡龙骨生长和代谢,改变龙骨骨密度、微观结构和元素稳态,损害龙骨质量和蛋鸡健康.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巴马小型猪代谢疾病模型并分析肝脏转录组变化。选取1月龄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高脂诱导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诱导组饲喂含2.0%胆固醇饲料,定时监测体重、血常规及生化指标,6个月后试验结束,作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器官组织学检测及肝脏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高脂诱导组个体饲喂4个月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诱导期后血液生化指标中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及器官组织切片未见显著病变,肝脏转录组分析显示高脂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有2 46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代谢途径相关。为期6个月的高脂饲喂未致巴马小型猪明显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病变,但血液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显著影响肝脏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文章系统探讨高脂诱导模型,结合血液生化、组织学、冠脉造影及肝脏转录组分析,进一步获得代谢通路相关潜在标记基因,为建立理想小型猪代谢疾病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大部分抗血小板药物存在继发性出血等副作用,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主要物质,文章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否抑制ADP或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鼠血小板活化组、阿司匹林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FGF-21高、中、低剂量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血小板,分别用ADP或AA处理,观察处理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P选择素和血栓素(TXB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相比,经阿司匹林和FGF-21干预后分别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显著下降;FGF-21干预组经ADP或AA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TXB2含量下降水平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FGF-21对血小板聚集与活化作用的相关报道,研究首次证明FGF-21具有抑制ADP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作用及明显的抗血凝作用,填补FGF-21在抗血凝研究领域空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血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GmRLP19基因克隆及胁迫应答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品种Williams82为试验材料,克隆GmRLP19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检测探讨该基因不同生育期品种、不同组织、不同非生物胁迫下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3 138 bp,编码1 04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具有胞外信号肽,LRRNT域,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一段胞内短肽,属于受体类蛋白家族,定位于质膜。该基因在不同生育期品种间差异表达,在豆和豆荚中特异性表达,且在5种非生物胁迫中均有响应。研究为探究WRKY20基因功能及挖掘和完善基因调控通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规模化奶牛场发展当中,对于粪污的处理与应用是实际生产当中的难点.在本文中,将就规模化奶牛场粪污收集及制作卧床垫料的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外源ABA对miRNA响应低温胁迫的影响,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miRNA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出了与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的miR5049-3pmiR1120a,预测出其靶基因分别为 6PGL(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基因)和FBA(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两种miRNA的前体序列均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但其成熟体的碱基保守性较差,它们的启动子序列包含多种响应环境因子的顺式作用元件。经qRT-PCR分析,随着温度的降低,miR5049-3pmiR1120a分别与其靶基因呈负相关调控;外源ABA处理后,随着温度的降低,miR5049-3pmiR1120a的表达量皆呈“升-降-升”的趋势,其靶基因表达则相应明显降低,表明mi5049-3pmiR1120a可能分别负向调控靶基因 6PGLFBA,进而介导糖代谢途径来响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10.
乳脂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是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乳脂率是衡量牛奶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的产奶量日益提高,但乳脂率却未见增长。通常情况下牛奶的乳脂率为3%~4%,产奶量与乳脂率之间呈相互制约关系,如何提高乳脂率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深入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介绍了乳脂组成及合成机理,并从日粮、瘤胃微生物及遗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因素。同时作者还对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SREBPs、PPARs、CIDEC基因)及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乳脂合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网络调控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基因参与,研究各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可为人工调控乳脂合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日后泌乳生物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