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完全免费   71篇
  综合类   16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5种南亚热带植物耐阴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耐阴性,为城市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5种南亚热带植物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其种类包括目前正在推广的园林植物和采自森林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用LI-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各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片厚度(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含水量(LWC)、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值(Chl a/b)、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Φ)等生理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25种植物可分为3类: 第1类为耐阴性较强的硬枝老鸭嘴、百两金、野芋、桢桐、板蓝根、狮子尾、红背桂、虾脊兰、宫粉郁金和黑骨蕨等10种,第2类为耐阴性中等的石柑子、大花鸳鸯茉莉、北江砂仁、崖爬藤、合果芋和华南胡椒等6种,第3类为耐阴性相对较弱的可爱花、鸡爪兰、咖啡、扇蕨、棕叶九尾草、草果、千年健、大叶仙茅和虎舌红等9种.Pn与Chl a/b值和R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hlb呈显著的负相关;LCP与LSP呈显著正相关;Chl b与Chl a和Chl a+b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Chl a/b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A呈显著正相关,与LWC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观测研究. 自然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为(400±29)mg(CO2)/(m2·h), 其中由凋落物分解释放的CO2占土壤总呼吸的年平均比例为42%;土壤呼吸速率与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地下5、10、15和20 cm土壤温度都呈显著指数相关, 用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间的指数模型得出对应于以上各温度的Q10值变动在1.92~2.81之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依观测点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模式在雨季和旱季有明显区别, 相对于温带陆地生态系统而言, 该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较差较小.   相似文献
3.
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在雷州半岛典型农业区共采集了71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16种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样品未检出PAEs化合物外,其余70个样品均有检出。PAEs含量(EPAEs)在ND-5452.7μg·kg^-1之间,平均736.5μg·kg^-1。属于美国国家环保总局优先控制的6种PAEs化合物中.DEP、DMP和DnBP含量超过了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4%、45.07%和91.55%,其余3种优控PAEs化合物(DEHP、DnOP、BBP)的含量均低于美国标准。总的来看,雷州半岛农业土壤PAE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中PAEs化合物组分主要以DnBP、DEHP、DIP、BEHP和DAP为主,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2.3、140.7、92.55、79.63和45.94μg·kg^-1。在4种主要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含量高低排序为甘蔗地→水田→菜地→果园地;按雷州半岛各区域EPAEs含量高低排序则为:雷州→霞山→赤坎→吴川→徐闻→廉江→麻章→坡头→遂溪。土壤剖面点各层∑PAEs残留总量总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DEHP进入土壤以后,主要吸附在土壤的表层,也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而DnBP含量较高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呈先增加而后又随深度降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作者认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 ,它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 .就森林植被而言 ,它主要研究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恢复可行性评价、恢复技术、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以及恢复理论 .其具体理论包括 :植被的发生与气候及气候的变迁耦合或生物的发生与环境耦合理论、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理论、生态演替理论和作为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理论等 .从国内大量的生态恢复重建实践来看 ,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注重探讨森林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注意研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重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大尺度的森林植被恢复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占相思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Granier 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 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东、南、西、北各方位测得的液流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相关;以北方位液流密度为自变量,其他各方位液流密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系数随时间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 对9月和2月的液流和光合有效辐射及水蒸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作了对比,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认为是由于环境因子如温度低、雨雾多及落叶较多造成的. 相关分析得出各样树间整树液流季节变化格型一致. 分析了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后发现树干液流与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日内、日间、年内)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土壤湿度则在任何时间尺度(日内、日间、年内)不存在相关关系. 此外,精确计算得出马占相思整树全年的平均蒸腾量为9 380.9 kg,最大整树蒸腾量为14 076.6 kg,最小整树蒸腾量为6 229.8 kg,个体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探析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污染数据的解读对于土壤污染的判断、土壤修复方法的选择、土壤管理的策略乃至土壤污染立法都有巨大的影响。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布之后,人们普遍对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但公众也惊讶于其污染程度,也有不少人对污染程度的划分、点位超标率的判断不甚了解。本文从镉的特性、标准和时间、空间、粮食超标率等角度做一些解读,旨在帮助人们对这些静态的调查结果产生动态的理解,客观看待土壤污染,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同时期待目前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能在污染源削减问题上得到加强,整个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注意土壤重金属量的减少或者固定,更应该重视土壤环境质量的概念,以土壤健康为目标,构建土壤污染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研究——品种与类型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6种水稻(Orrza sativa L.)(2种常规稻,2种两系杂交稻,2种三系杂交稻,其中均有1种为超级稻)以及上坝镉污染水稻土为材料,采用全生育期淹水和水稻抽穗后排水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Cd水稻品种按品种和类型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对Cd的吸收及籽粒积累依水分管理和品种而变化,水分管理影响远远高于基因型影响.在两种水分管理中,水稻品种间精米Cd含量的排名顺序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抽穗后排水处理的水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十分强烈,就地消费人群的籽粒Cd暴露风险水平达到数倍于临界摄入剂量水平.因此,在Cd污染土壤中栽培必须考虑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Cd的影响与籽粒Cd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及广东省1994—2003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量化10年间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储量动态变化.其中OBPA是指疏林、竹林、经济林和四旁林.研究结果如下: 1994—2003年广东省森林植被共固定碳41.67 Tg,碳密度增加了1.58 Mg/hm2;林下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占总碳库的38%~44%,凋落物层碳储量略大于林下层;不同类型森林的碳储量排列如下:针叶林阔叶林OBPA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碳储量在11种林型中最大,南洋楹林最小;10年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皆有增长,幼龄林碳储量大幅度减少,中龄林碳储量小幅度波动,其碳储量始终高于其他4个龄级;阔叶林固碳率大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10年间的波动范围是0.19~1.36 Mg/(hm2·a).   相似文献
9.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各层次优势种热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002年用PARR 12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2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热值. 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在15.92~19.66 kJ/g间,乔木1层干重热值以厚壳桂最高, 乌榄最低; 乔木2层华润楠最高, 云南银柴最低; 层间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和杖枝省藤分别为19.73和18.19 kJ/g; 灌木层干重热值最高仍为厚壳桂, 最低为云南银柴; 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5.92~17.52 kJ/g之间. 各层优势种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 层间藤本>乔木1层>乔木2层>灌木层>草本层. 植物器官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 乔木1层中锥栗、荷木树皮及厚壳桂、乌榄树叶最高, 乔木2层中云南银柴根最高, 层间植物叶>干>根, 草本植物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同种植物(厚壳桂或云南银柴)在不同层次中的去灰分热值没有明显差别, 器官生长的年龄(或直径)对去灰分热值有影响, 随年龄增大, 去灰分热值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广东干旱逐日动态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帕默尔(Pahner)旱度模式中土壤水分平衡概念,提出以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逐日滚动模拟土壤有效水分,并以下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构建干旱强度动态指数(DDI).借助GIS技术和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5个环境因子的地理订正模型,对离散DDI资料进行1km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反演,能够清晰刻画地形、地貌对干旱程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结合土地利用信息,开发业务系统,实现对广东干旱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估,为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指挥决策依据,并对作业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