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8篇 |
免费 | 32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07篇 |
农学 | 346篇 |
基础科学 | 202篇 |
900篇 | |
综合类 | 2621篇 |
农作物 | 237篇 |
水产渔业 | 93篇 |
畜牧兽医 | 1102篇 |
园艺 | 383篇 |
植物保护 | 4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249篇 |
2021年 | 288篇 |
2020年 | 254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430篇 |
2012年 | 934篇 |
2011年 | 702篇 |
2010年 | 507篇 |
2009年 | 503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527篇 |
2006年 | 460篇 |
2005年 | 175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利用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香蕉枯萎病抗性离体筛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ECS)为试材,进行抗枯萎病离体筛选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不同的γ射线(60Co)辐射剂量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的枯萎病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OC)为选择压力,研究FOC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离体抗性筛选。结果表明,ECS的植株再生能力与辐射剂量之间呈负相关,半致死剂量为70~80Gy。同样地,未经辐射处理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也随着FO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经辐射处理过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与CK相比成倍地增加;当FOC体积分数达到12%后,只有从经80Gy辐射后的ECS获得了再生植株。这表明ECS耐FOC的能力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皮植株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皮植株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等有一定的活性;在10 mg/mL的浓度下,黄皮果核、树皮、枝叶和花索的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8.83%、84.61%、72.23%和50.11%;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EC50为4.34 mg/mL。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活性研究表明,氯仿层的活性最高,抑制率为86.11%。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EC50为2.37 mg/mL。 相似文献
3.
研究宝巾品种辐射处理后VM1代的生物学效应,为宝巾的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宝巾(B.glabra)和毛宝巾(B.spectabilis)为材料,通过不同剂量水平的Co60-γ射线处理,研究辐射剂量与其存活率、变异率的相关性,观察记录不同剂量下诱变株的生长表现,总结主要的变异性状类型。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Co60-γ射线范围内,辐射剂量和宝巾品种存活率呈负相关,和变异率呈正相关;毛宝巾的剂量敏感区域在50~150Gy,而宝巾的剂量敏感区域可能在150~200Gy,毛宝巾的辐射敏感性要高于宝巾;建立了毛宝巾剂量与存活率的线性回归方程:y=-0.409 8x+85.176,R2=0.989 8,并由此计算毛宝巾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86Gy;VM1代出现的各类叶变异性状主要为叶卷曲、叶残缺、叶皱缩、黄化叶等。 相似文献
4.
以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其ANS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花色素苷生化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荔枝果皮中克隆得到了1个ANS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 074bp,编码357个氨基酸。以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了1 279bp的核苷酸序列与cDNA序列比对发现,基因组序列中还有1个内含子,位置在504~708bp之间。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葡萄、可可豆、柑橘等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Bao-xing XIE Jing-jing WEI Yi-ting ZHANG Shi-wei SONG Wei SU Guang-wen SUN Yan-wei HAO Hou-cheng LIU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3):590-598
Lycopene, one of the strongest natural antioxidants known and the main carotene in ripe tomato, is very important for human health. Light is well known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stimuli influencing lycopene biosynthesis; specifically, red light induces higher lycopene content in tomato. However, whether blue light promotes lycopene synthesis remains elusive and exactly how light stimulation promotes lycopene synthesis remains unclear. We applied supplemental blue and red lighting on tomato plants at anthesis to monitor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l blue and red lighting on lycopene synthesi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upplemental blue/red lighting induced higher lycopene content in tomato fruits;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key genes in the lycopene synthesis pathway was induced by supplemented blue/red light. The expression of light signaling components, such as red-light receptor phytochromes (PHYs), blue-light receptor cryptochromes (CRYs) and light interaction factors, 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 (PIFs) and ELONGATED HYPOCOTYL 5 (HY5) were up- or down-regulated by blue/red lighting. Thus, blue and red light increased lycopene content in tomatoes by inducing light receptors that modulate HY5 and PIFs activation to mediate phytoene synthase 1 (PSY1) gene express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sou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elucidation of the light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lycopene synthesis in tomatoes, and for institu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ycopene accumulation in cro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僰人特困群体的现状,即: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增加;自然环境条件差,扶贫攻坚难度大;受教育程度低,自我脱贫能力弱;产业扶持针对性不强,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输血式扶持方式,对政府依赖严重;缺乏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民族文化濒临失传等问题。通过进村入户调查走访,提出了在僰人地区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僰人脱贫的经济基础;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僰人素质增强发展能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僰人扶贫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僰人群体扶贫开发模式,构建僰人特困群体社会安全保障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偏爱性重编兔防御素基因(Neutrophils peptide-1,pNP-1),设计4条引物搭桥合成.将pNP-1克隆到pPICZα-A载体,使用同尾酶XhoⅠ和SalⅠ在重组载体上构建多价串联体[pNP-1(2×)]和[pNP-1(3×)],分别对这3个基因进行毕赤酵母表达,表达量依次为3.39、6.39和13.05μg/mL.重组蛋白经溴化氢切割后,对得到的活性产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pNP-1蛋白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等革兰阳性菌(G+)及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等革兰阴性菌(G-)均有抑菌活性,但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真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pNP-1抑菌机理研究发现,细胞壁和DNA合成抑制剂对pNP-1抑菌活性有协同作用,而多种蛋白质和RNA合成抑制剂对pNP-1抑菌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于模拟人体生理溶液的体外试验,研究了铅(Pb)污染城市土壤加入磷矿粉、过磷酸钙、骨粉、蛭石、沸石、膨润土后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含磷和黏土矿物改良剂后,模拟胃和小肠阶段的Pb的生物可给性降低,含磷改良剂处理降低幅度大于黏土矿物处理.加入w=2%的骨粉效果最佳,在模拟胃和小肠阶段Pb的生物可给性分别降低了20.64%和57.94%.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