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9篇 |
免费 | 1976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9篇 |
农学 | 258篇 |
基础科学 | 265篇 |
1567篇 | |
综合类 | 2275篇 |
农作物 | 122篇 |
水产渔业 | 35篇 |
畜牧兽医 | 1102篇 |
园艺 | 256篇 |
植物保护 | 3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2篇 |
2024年 | 241篇 |
2023年 | 273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230篇 |
2016年 | 337篇 |
2015年 | 199篇 |
2014年 | 223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459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378篇 |
2009年 | 359篇 |
2008年 | 511篇 |
2007年 | 467篇 |
2006年 | 396篇 |
2005年 | 356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220-1226
为深入研究山羊AP1M1(adaptor related protein complex 1 subunit mu 1)在机体生长和繁殖中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山羊AP1M1基因,并对其序列和编码蛋白进行分析;构建了pET-30α-AP1M1原核表达载体,免疫实验兔,制备AP1M1基因多克隆抗体;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比较AP1M1在山羊不同组织及睾丸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山羊AP1M1基因CDS为1 272 bp,编码423个氨基酸,具有1个Clat-adaptor结构域、1个Adap-comp结构域和5个蛋白质-蛋白质结合位点,在哺乳动物中极为保守。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pET-30α-AP1M1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可以与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表达模式检测结果显示,AP1M1在成年山羊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肾脏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睾丸,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此外,AP1M1在山羊不同发育时期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性成熟时显著增加(P0.01),体成熟时达到最高。本试验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在山羊睾丸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 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是陆地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因素,因此分析土壤养分及其空间特征对该区域的土壤养分管理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方法]在半干旱的宁南山区选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空间插值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黄土丘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养分均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表聚效应”明显。整体上,土壤养分含量基本表现为天然草地>柠条>山杏>裸地>梯田>退耕草地,其中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中部低、南北高的状态;土壤速效磷含量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状态;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趋势则是从南到北逐渐递增。[结论]人工种植柠条和山杏有利于改善该地区土壤综合质量水平;因此,退耕还林(草)的生态恢复措施能够持续、有效改善当地的土壤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凝土渠道修复更新项目渠基加固、渠道修复、渠道更新替换等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方法、经验的论述,结合目前我国渠道防渗工作的具体现状,讨论了渠道破坏的危害、成因及修复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渠道防渗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渠道防渗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兽医临床中应用阿莫西林纳米粒治疗沙门菌病的给药方案,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测定了阿莫西林纳米粒对沙门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阿莫西林纳米粒在(0.5~4)×MIC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对沙门菌产生的PAE约在1.6~4 h,且PAE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4×MIC时的PAE值较长,与1×MIC和0.5×MIC时均差异极显著(P<0.01),与2×MIC时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纳米粒治疗沙门菌病时,除了考虑药效学指标和药动学参数外,还应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