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给高州油茶种质资源创新及辐射诱变育种提供技术参考,研究了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条件下高州油茶的光合特性及与其相关的细胞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10~70 Gy辐照处理后的高州油茶叶片各组织结构厚度都有增厚的趋势,而以80 Gy辐照处理的叶片各组织结构的厚度均未改变甚至有减小的趋势;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后高州油茶叶片的Pn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剂量在10~80 Gy内的辐照处理均能促进高州油茶的光合作用,其中以20 Gy辐照处理的高州油茶其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以60 Gy处理的油茶其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不同剂量辐照处理下高州油茶的光响应曲线之间存在差异,辐照对其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的影响均显著;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对高州油茶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利用效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的季节其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在我国分布广泛,地理变异明显,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其根、皮、花、果皆可入药,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毒杀、拒食和忌避活性,是常见的生物农药原料,将苦楝果作为活性成分提取材料,有利于开发材用价值。文章综述了苦楝果提取物的抗虫作用、杀虫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效果,并结合遗传育种策略,针对国内对苦楝果活性成分地理变异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提出在全分布区内收集具代表性的苦楝种源或家系,分析不同种源、家系间苦楝果的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研究其地理变异及个体变异规律,在优良种源或家系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苦楝的生物农药应用结合木材利用进行改良,选择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高及生长性状表现优良的种源或家系,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培育出优良品种用于果林营造,以期达到苦楝材用与药用相结果的目的,综合开发苦楝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秸秆和黑地膜2种材料,研究了覆盖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覆草在低温季节(1~6月和10~12月),林地温度比对照均表现出高0.02~1.03℃;在高温季节(7~9月)覆草处理比对照低0.1~0.5℃,覆膜表现出稍高,但8月最高气温时还是比对照低;在林地温度日变化中,覆膜和覆草也表现出与季节变化相似的结果;覆草和覆膜对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都在30%以上,平均值超过60%;覆盖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透性,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覆盖能降低林地抚育管理费,减少林地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林地覆盖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火炬松等松属树种的c DNA序列同源克隆了湿地松的左旋β-蒎烯合成酶基因(Pe TPS-(-)BPin),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松属植物之间的同源性在90%以上,与松科其他属植物之间的同源性在80%以上。裸子植物不同萜烯合成酶基因(TPS)之间的同源性在70%以上。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TPS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左旋β-蒎烯合成酶的蛋白质分子式为C3197H4972N862O957S32,分子量为71.74 ku,带弱正电,为不稳定蛋白,易分解,含37个磷酸化位点,定位在叶绿体。蛋白质二级结构含有4个不规则卷曲,24个α-螺旋,三级结构中含有一个cd00684保守域。ELM中找到7个可能的功能域,包括一个NDR切割位点、两个磷酸肽配体、一个PDZ配体、一个SH2配体、两个磷酸化位点。在68、69位存在一个RR保守结构,猜测能够在第二个R的N末端断裂并与底物结合,从而参与底物异构化。在380~384位出现了DDxx D保守域,但未能在该区搜到可能的功能位点。预测的两个磷酸化位点位于302、623位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的花器官发生过程.广宁红花油茶花被片呈螺旋形发生,心皮原基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4~5枚心皮原基同时发生,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心皮原基发育成合心皮雌蕊,心皮原基纵向伸长发育成合生花柱,柱头布满乳凸状细胞,柱头浅裂,一般3~5裂;雄蕊原基分为内轮雄蕊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内轮雄蕊原基一般15~21枚同时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也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分为3~5层,其基部1/3~1/2合生,外轮雄蕊原基中同层的同时发生,不同层的雄蕊原基发生次序不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器官发生与山茶科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杨桐属Adinandra Jack的阔叶杨桐Adinandra latifolia L.K.Ling和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n H.T.Chang明显不同.该研究为山茶属甚至于山茶科的系统发育与演化提供了花器官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沉香(Aquilaria sp.)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在950~1 650 nm的光谱范围内,使用DA7200 NIRS分析仪收集了64个沉香样本的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并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沉香含油量近红外光谱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卷积平滑法(S-G)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且当最佳主成分数为7时,可达到最优模型,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980 9和0.958 9,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V)和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0.697 4、1.029 0。说明预测值与测量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满足对沉香结香品质进行快速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苦楝SRAP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快速分析苦楝Melia azedarach不同种源提供方法,揭示苦楝遗传多样性,为苦楝的开发、利用及选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783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苦楝国内全分布区的37个种源和肯尼亚1个种源样品进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4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百分率平均值为40.89%,每对引物组合扩增条带5~17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12.1条;其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介于0.188 ~0.488,平均值为0.299.基于UPGMA法聚类以0.350为阈值可将38个苦楝种源划分为7类,在此基础上,去掉2个种源,将其余36个种源划分5个地理类群.[结论]SRAP分子标记可以很好地反映苦楝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类群划分结果有明显的地理趋势和气候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的苗期生长节律,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和幼林抚育效果。【方法】从香椿分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4个地点采种,对苗木生长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划分苗木生长阶段。【结果】香椿各种源苗高生长在1—4月为缓慢生长期,5月中旬—9月末为快速生长期,之后生长趋于缓慢,呈"S"型,即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地径的生长节律也呈"S"型,但地径速生期起始时间普遍早于苗高,持续时间也普遍比苗高长,可持续至10月中、下旬。不同种源间苗木生长节律差异明显。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为4—9月,持续时间长,而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集中在6—7月,持续时间短。南方种源地径在8、9月还能快速生长,而北方种源在7月或8月进入缓慢生长期,9月中旬后基本停止生长。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结论】北方种源不适合广东栽培。根据生长曲线,将香椿各种源划分为3个生长阶段;速生期是关键,应抓住速生期加强水肥管理,促进香椿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抗寒选育奠定理论基础和人工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7个不同黄梁木种源带芽枝条进行人工低温胁迫,测定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和枝条恢复生长情况.确定适用于黄梁木抗寒性测定的5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抗寒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在-2℃的人工低温胁迫下,丙二醛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龙州(35.24 μg·g-1),最低的种源为保山(21.19μg·g-1);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龙州(9.98 μg·g-1),最低的种源为德宏(6.13 μg·g-1);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云浮(79.66 μg·g-1),最低的种源为景洪(65.32μg·g-1);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天河(24.89μg·g-1),最低的种源为景洪(19.57μg· g-1);相对电导率最大的种源为保山(58.27%),最小的为云浮(48.37%);在枝条恢复生长中,存活率最高的种源为云浮(42.03%),最低的为景洪(3.88%).云浮、龙州、天河、兴宁、景洪、保山、德宏7个种源的抗寒性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0.951、0.863、0.755、0.728、0.191、0.151、0.132.[结论]不同种源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云浮、龙州、天河、兴宁、景洪、保山、德宏,总体表现为广东、广西的种源抗寒性较云南种源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快速分析苦楝Melia azedarach不同种源提供方法,揭示苦楝遗传多样性,为苦楝的开发、利用及选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783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苦楝国内全分布区的37个种源和肯尼亚1个种源样品进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4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百分率平均值为40.89%,每对引物组合扩增条带5~17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12.1条;其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介于0.188~0.488,平均值为0.299。基于UPGMA法聚类以0.350为阈值可将38个苦楝种源划分为7类,在此基础上,去掉2个种源,将其余36个种源划分5个地理类群。【结论】SRAP分子标记可以很好地反映苦楝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类群划分结果有明显的地理趋势和气候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