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地表土壤组分温度的反演精度,该研究利用ASTER反射光谱数据获取像元组分比,将直方图法引入遗传算法中,从而缩小了获取遗传算法最佳搜索参数的范围,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盈科研究区内地表非同温像元进行组分温度分解,对非同温像元下植被、遮阴土壤、光照裸土的组分温度进行模拟。该研究采用遗传算法直接对ASTER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混合像元组分温度分解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在考虑反射波段情况下,模拟的组分温度与地表同步实测温度的相对误差为7.63%~8.867%,在不考虑反射波段情况下,模拟的组分温度与地表同步实测温度的相对误差为8.955%~11.832%,表明了此方法在研究地表组分温度反演是可行性。该研究为地表组分温度反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1992要2011 年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产量等 统计数据,估算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及碳足迹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院近20 年来,广东省农作物碳吸 收总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从1992 年的4 017.02 万t 减少到2011 年的2 925.42 万t,减幅达到27.17%,年均递减 1.66%。而碳排放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排放总量从1992 年的224.05 万t 增加到2011 年的261.69 万t,增幅 为16.80%。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2011 年比1992 年增长了89.76%,年平均增长率为 3.43%,碳足迹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比例逐渐增大,2011 年达到8.95%。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生态盈余, 且生态盈余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比例逐步减小。各地区之间的碳足迹区域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3.
韦未  郭凤清 《北京农业》2012,(18):212-214
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蓝藻的研究状况做一个总结,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荔枝花芽分化期叶片的光谱特征及其养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荔枝营养状况的快速监测,提高荔枝的精细施肥管理水平,服务华南荔枝的高产优质安全生产,研究了广州白云区荔枝花芽分化期冠层高光谱4 种变化形式的特性,结果表明荔枝秋梢冠层叶片光谱具有植物光谱共性。结合试验测得的冠层叶片生化养分数据(全氮、全磷、叶绿素、有机碳)分别与光谱反射率这4种形式作相关性分析。选择最显著相关的波段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叶绿素、有机碳含量的最佳光谱诊断敏感波段分别是反射率一阶导数的 1 562 nm (r=0.8944)、1 720 nm (r=0.7827),全氮、全磷的最佳光谱诊断敏感波段分别是倒数对数一阶导数的2 059 nm (r=0.8073),1 347 nm (r=0.7575);全氮、叶绿素、有机碳指数函数拟合最优(RMSE分别为0.002730, 0.008138和0.000416),全磷线性模型最优(RMSE=0.000336)。研究结果对华南精细荔枝果业的实施和果业环境保护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地下水的来源、分类、研究动向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地下水的来源、分类、研究动向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地下水利用方面的研究新趋势进行综述:(1)青藏高原地下水因补给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即外界补给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地球内部生成的地层内生水;(2)青藏高原地下水类型按照不同的划分指标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地下水埋藏深度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按照地下水用途分为水质较好适合生活用水的饮用水和水质较差的不可饮用水,按地下水形成的主导因素分为外源型地下水和受新构造运动及构造体系控制的地下水;(3)青藏高原地下水研究的新动向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青藏高原地下水参与深循环研究、交叉学科层面的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研究和水利经济学层面研究。针对青藏高原地下水利用方面状况,指出了青藏高原地下水研究的发展趋势,即构建青藏高原地下水信息平台,开展以地下概念水库为基础,用虚拟水的手段平衡青藏高原及其源头河流中下游的水资源研究,以期为虚拟水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在青藏高原需水量增长和高原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日益缺水的形势下,可为科学利用地下水,以及开展青藏高原地下水研究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三江源冻土型地下水库与植物群落依存关系为基础对冻土型地下水库对植物群落补水机理研究进行阐述:(1)三江源区典型植被对于维护区域的生态特征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决定了植被的分布特点。(2)三江源区冻土活动层具备规模地下水形成条件,提出冻土型地下水库模式。(3)三江源区冻土层与植被具有十分相关的耦合关系。(4)冻土活动层分布规律、冻土层中土壤含水率特点、冻土区径流水文过程为解释三江源区冻土型地下水库对典型高寒植被群落的补水机理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5)无损、准确、高效、便携的地质雷达是冻土勘察中较好的探测技术。针对三江源区冻土活动层对植被的补水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今后从地下水库视角分析冻土层的重点研究问题,包括冻土型地下水库补给植物群落的机理、冻土型地下水库的成库条件、冻土型地下水库排泄特征对三江源高寒植物群落稳定补水机制、冻土型地下水库对高寒植被的生态效应、地质雷达在冻土监测方面的应用等。基于这些研究问题,最后以三江源区典型高寒植物群落生长所需要的稳定补给水源为研究对象,提出冻土型地下水库稳定的补水机理与机制研究的思路,可为三江源区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广东省1996—2008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量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明显,耕地、草地碳排放变化量不明显,林地变化引起的碳排放量增加,增加量近两年得到有效控制;在空间序列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碳排放情况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量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存在时空耦合规律。在此基础上,从低碳经济的发展角度提出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2要2011 年广东省21 个地区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种植面积、农业投入等相关数据为依 据,对全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估算分析,并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院20 年来广东 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总体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其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碳吸收量波动下降,果蔬作物碳吸 收量显著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投入带来的碳排放所占 比例最大。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远远小于碳吸收量,农田作物具有较强的碳吸收功能,表现为明显的碳汇。 从分布格局来讲,不同区域之间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在含有1 mmol/L磷酸的培养基中设置不同浓度的钙离子、镉离子和钙离子通道抑制剂Verpamil,对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孢子萌发、菌丝极性生长以及菌丝分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促进了孢子萌发、菌丝极性生长和菌丝分支;镉离子起到了强烈的抑制作用;然而钙离子没有减弱重金属对孢子萌发和菌丝...  相似文献   
10.
选取大富贵、莲台、杨妃出浴3个芍药品种,在广东和湖南两省纬度、海拔不同的7个地点分别开展露天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观察测定芍药的栽培适应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等各项指标,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广东春季的温暖高湿气候不仅导致花芽败育、显著降低成花率,也容易引起芍药病害。温度对芍药营养生长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品种的适应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莲台的适应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