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5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的第一个腔室,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相互作用将木质纤维素植物生物降解为易于代谢的化合物。瘤胃也是目前自然界公认的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和利用的天然反应器,其真菌和细菌可分泌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和化学用品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因此,本研究在瘤胃内木质纤维降解的微生物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为乙醇、生物化学(有机酸)及沼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瘤胃微生物和瘤胃酶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常稳定的瘤胃微生物区系是反刍动物瘤胃健康的重要指标,且在瘤胃结构形态发育、微生物定植模式、免疫功能调节及抵御外源致病因子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新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组成相对单一,但随着早期瘤胃发育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相继开始定植并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此时的营养干预可能会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并产生持久影响,这为进一步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好的长期策略。本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早期营养干预对瘤胃微生态系统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探索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形态及功能发育、寻找影响早期瘤胃微生物群落定植的因素及最佳调控“窗口期”的选择,并对宿主与微生物群落间的免疫互作进行简要剖析,以期为通过早期营养干预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来应对全球畜牧业挑战,并为提高秸秆纤维利用率及抑制甲烷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Core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根据Core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扩增BVDV Core基因并定向插入Pet30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ore,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TOP 10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菌,以IPTG进行诱导后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为20 ku的重组Core蛋白。将诱导表达的蛋白产物经融合蛋白的Ni柱亲和法进行纯化,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间接ELISA法测出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512 000。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证实,多克隆抗体可与细胞中的BVDV抗原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本实验成功制备了BVDV重组Core蛋白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BVDV的检测及其Core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11):128-132
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了"芩红乳房灌注剂"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研究了该药的抗炎作用,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测出了该药的最大给药量与最大耐受倍数。镇痛试验结果表明,"芩红乳房灌注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安痛定组的扭体反应次数分别为28.8±2.3,29.6±3.1,38.8±2.3和13.9±2.6,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热板法"试验在60 min和90 min时高剂量、中剂量与低剂量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在给药120 min低剂量的芩红乳房灌注剂和生理盐水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中剂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0.01P0.05),说明低剂量组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高剂量、中剂量短。抗炎试验结果显示3个药物组均有一定的肿胀抑制作用,高、中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的肿胀度分别为(0.070±0.014)mm,(0.084±0.010)mm和(0.062±0.012)mm,均极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低剂量组的肿胀度与生理盐水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仍表现出11.11%的肿胀抑制率。急性毒性试验未测出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_(50)),最大给药量为80 g/kg,最大耐受倍数为临床奶牛拟用剂量的2 000倍。结果显示,芩红乳房灌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500 kg·hm-2,CZⅠ;醋糟15 000 kg·hm-2,CZⅡ)对盐渍化土壤的容重、pH值、电导率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电导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醋糟对次生盐渍土壤的质地疏松、盐分抑制和修复改良效果总体上优于菌糠。施加有机废弃物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壤容重下降6.45%~10.93%,土壤pH值下降0.59%~0.93%,土壤电导率下降36.84%~44.44%,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机废弃物对成熟期小麦叶片电导率影响最为明显,JKⅠ、JKⅡ、CZⅠ、CZⅡ4个处理分别显著低于CK 14.75%、16.76%、10.07%和20.14%;CZⅡ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增产11.16%。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20,(5):51-55
为探究青贮饲用高粱对肉牛屠宰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综合考虑各种青贮饲用高粱的营养搭配是否满足肉牛营养需要,以期推动中国现代肉牛经济发展。研究以西门塔尔三代阉牛为试验牛,以BJ0603青贮饲料作为基础饲粮。饲喂试验结束后,每个日粮处理组挑选3头牛进行屠宰分割,测定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青贮高粱和青贮玉米不仅会影响肉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还会间接影响肉牛的产肉性能。随着日粮中青贮饲用高粱比例的增加,肉牛的采食量降低,能量摄入不足,影响机体内脂肪的正常沉积,降低了肉的嫩度。但对牛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对其肉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412-2421
为制备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对其质量评价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辅料相容性、单因素筛选及回归正交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等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用激光粒度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粒径和形态进行测定,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显示,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每100 mL中含五氯柳胺4.00 g,阿苯达唑4.00 g,黄蓍树胶0.25 g,十二烷基硫酸钠0.20 g,甘油3.00 mL,柠檬酸钠1.20 g,苯甲酸0.15 g。混悬液沉降体积比为0.99,再分散性良好。1~100 mg/L的五氯柳胺、阿苯达唑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1.15%和100.89%,RSD为0.13%和0.10%(n=9)。结果表明,制备的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工艺简单,性状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好,质量可控。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混悬液中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66-1373
筛选45头血瘀型胎衣不下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归芎益母散高、中、低剂量组(800,400,200 g/头)、药物对照组(250 g/头,益母生化散),经口灌服给药,用药1~3 d,另设1个空白对照组(健康奶牛10头)。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用药前,血清中IL-2、TNF-ɑ显著降低(P0.01,P0.05),IL-4、IL-10显著升高(P0.01),Th1/Th2型细胞因子显著偏小(P0.01),用药后,高、中剂量组患牛日均产奶量,产褥期子宫炎发生率及产后180 d繁育性能指标与其相当(P0.05),血清IL-2、TNF-ɑ水平上升(P0.01,P0.05),IL-4、IL-10水平降低(P0.01),Th1/Th2细胞因子趋于平衡,其中,高剂量组Th1/Th2细胞因子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药物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治愈率升高18.2%,19.7%,产褥期子宫炎发生率降低了9.1%,11.4%,归芎益母散中剂量组配种次数显著减少(P0.05),空怀时间明显缩短(P0.01),高剂量组空怀时间显著缩短(P0.05)。说明归芎益母散不仅具有调节患牛的子宫收缩和整体免疫机能的潜在药理效应,还促进滞留胎衣及早排出,降低受试奶牛继发感染产褥期子宫炎,有效提高了奶牛的繁殖性能,还具有促进患牛泌乳的作用。调节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趋于平衡,是归芎益母散治疗奶牛胎衣不下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从兰州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47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4种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病原菌区系分布结果表明,引起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主要为化脓隐秘杆菌(37.1%)、大肠杆菌(24.2%)、屎肠球菌(22.6%)和无乳链球菌(16.1%)。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表明,4种主要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和杆菌肽耐药性最为严重,其耐药率为60%~100%。对4种病原菌均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头孢他啶、先锋霉素V和氟苯尼考,其敏感度达100%。  相似文献   
10.
将2种聚酯酸酐(P(SA∶RA 20∶80),P(SA∶RA 30∶70))分别与伊维菌素溶于三氯甲烷中作为有机相,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水相,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2种伊维菌素聚酯酸酐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考察所制备微球的形态及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显示,制备出的P(SA∶RA 30∶70)/IVM微球的平均粒径为(72.240±24.747)μm,载药量为19.67%,包封率为87.70%。P(SA∶RA 20∶80)/IVM微球的平均粒径为(64.18±26.14)μm,载药量为17.72%,包封率为87.27%。这表明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出2种伊维菌素聚酯酸酐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