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37篇
  76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辽西北沙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其效应,从土壤养分角度探讨果农间作系统中果树和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该区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以苹果与花生间作、花生单作、苹果单作为研究对象,对0-60 cm土层深度,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沙地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极缺乏,全氮、碱解氮很缺乏,全磷缺乏,有效磷含量中等;间作系统在水平方向上,苹果树和花生植株对总养分有机质、氮、磷的竞争激烈位点位于果树带区,对有效养分氮、磷、钾的竞争激烈位点位于近果树作物区;在垂直方向上,各养分总体表现出了表聚性,间作系统对有机质、有效磷的竞争主要位于深土层,对全磷、速效钾的竞争主要位于表土层,对全氮、碱解氮表现为合作效应,表土层效应更高;与苹果单作、花生单作相比较,间作系统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呈现负效应。[结论] 沙地苹果-花生间作系统土壤养分贫瘠,应在果树带区施用有机肥、磷肥,作物区施入钾肥,以减轻养分竞争,提高养分效应。  相似文献   
2.
辽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组成与土地沙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辽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调查中,进行的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草本植被平均盖度为71.9%。由于草地面积减少与连年干旱的影响,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分布缩小,而旱生植物分布扩大。出现频度最高的植物共20种,其中1年生田间杂草和沙生植物的总出现次数与数量高于多年生禾草和其他多年生植物,为其1.8倍和2.7倍。因此,该区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发展比较强烈。这20种植物中过度放牧和极度放牧沙化植物的出现次数和数量高于适度放牧(包括不放牧)和重度放牧,可知过度放牧和极度放牧,是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的主要因素。蒺藜草的分布频度达25.0%,多度达23.7%,已经成为当地草原的主要害草。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法,选出了适合北美兰云杉嫩枝扦插的最佳处理组合:草炭 珍珠岩基质 100 mg/L自配生根剂 2 a母树穗条。通过方差分析发现穗条母树年龄、基质种类对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穗条母树年龄为2 a时,平均生根率达到了77.5%。基质种类对生根的影响是通过基质质地、通透性、保水力、地温、肥力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看,草炭 珍珠岩基质是北美兰云杉扦插最为理想的基质,河沙基质最差。  相似文献   
4.
帽儿山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本文利用ARC/INFO软件,对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最小距离指数和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分析,进而对帽儿山林场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有明显差异,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普遍大于有林地;天然林的景观连接度都接近于O,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天然林和非林地;人工林中,人工针叶混交林的距离指数最小,格局接近于团聚分布;天然林的景观格局近于随机分布;非林地中,采伐迹地的距离指数最小,接近于团聚分布。图2参1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樟子松不同种源试验林高生长和径生长的调查得知,地理种源不同,高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人工林种源生长好于天然林种源。樟子松经过几十年的引种驯化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形成稳定种群。造林时,首先应选择种子产地土壤、气候条件与本地相似的地区调拨种子。若本地自然条件与种子产地相差较大,应选择经过长期引种已形成稳定种群的种子产地调拨种子,如9007(净月潭)、9014(章古台)、9006(高峰)、9012(青山)号产地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松球壳孢菌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入树木当年嫩梢并使之枯萎 ;此后 ,随着梢部组织的不断成熟与老化 ,伤口对病菌侵入与危害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无伤接种时不发病或只产生部分枯叶。气孔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之一。病菌不但可侵入当年新稍 ,而且还可于枝梢的 2a和 3a生处有伤侵入 ,使之染病甚至死亡。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赤松 (P .densiflora)、彰武松 (P .densifloravar .zhangwuensis)较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抗病 ,且彰武松主要表现为“耐病”。幼龄的樟子松较大龄的抗病。树势削弱的枝梢抗病性能降低 ,发病快而重。潜育期和繁殖期的长短与寄主、树势、组织的成熟程度和气温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2,现有同径阶的林分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漳县产沙棘籽提油后的渣为原料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油渣中含有十多类化学成分,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可食纤维素、钾、镁、铬、硒和锰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说明沙棘籽中的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在提油之后仍遗留在油渣中。为了提高沙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沙棘籽的附加值,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沙棘籽油渣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工艺,开发这些成分的新用途,对沙棘籽实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考虑倾斜地表对隧道埋深的影响,建立了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模型和三维情况下单元体开挖计算模型.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出三维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选取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对比验证,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最后针对地表倾斜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地表斜面倾角越大,地表不均匀沉降越明显.该倾斜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对隧道开挖地表沉降预测有一定的工程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沙棘叶水溶性多糖分级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乙醇分级沉淀,得到沙棘叶水溶性多糖分级组分:WPFH60、WPFH70、WPFH80,经Sevag法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后备用。通过还原力、清除超氧阴离子、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抑制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试验来评价3个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与BT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PFH60、WPFH70和WPFH80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中,WPFH70对O2-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311.1和179.9μg.mL-1;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及MDA生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94.3和174.5μg.mL-1。WPFH60、WPFH70和WPFH80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都具有抗氧化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