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北地区冬季低温时间较长,偶有降雪、冰冻等灾害,严重影响火龙果在桂北地区发展。通过多年的引种试验,总结出桂北地区采用简易大棚种植火龙果的管理技术,为桂北地区的火龙果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挖掘和利用广西普通野生稻中的优良、抗逆基因,创新水稻不育系。用高抗白叶枯病普通野生稻材料1-428与自育品种杂交,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选育,获得了抗白叶枯病的中间材料,利用该抗性材料与抗褐飞虱野生稻1-513杂交,获得F1,F1出现部分结实低的株系,通过连续多代的回交,转育出抗白叶枯病的不育新品系。该不育系株叶形态优良,分蘖强,开花习性好,花粉败育彻底,配合力高,米质优,高抗白叶枯病。通过野生稻核置换,可以培育出新的细胞质抗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以叶片为外植体,对条叶唇柱苣苔(Chirita ophiopogoides)进行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0.1 mg/L 6-BA+0.1 mg/L NAA适用于初代培养中的芽诱导和植株再生;培养基MS+0.5 mg/L 6-BA+0.1mg/L NAA+10%香蕉+5%马铃薯和MS+0.5mg/L 6-BA+0.5 mg/L NAA+2%香蕉分别适用于继代增殖和壮苗培养,繁殖系数分别为7.9倍/60 d和5.6倍/60 d;培养基MS适用于生根培养,培养30 d后生根率达到100%;以腐质土为基质,将条叶唇柱苣苔生根试管苗移栽到大棚,成活率达92.5%。根据上述快繁技术,理论上每株试管苗每年可繁殖条叶唇柱苣苔种苗20 176株。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河池报春苣苔的组培快繁技术,以河池报春苣苔的果实为外植体,通过比较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配比、生根培养基类型以及生根苗的移栽基质,建立河池报春苣苔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预处理1 min ,再用0.1% HgCl2浸泡15 min。培养基1/2MS+ NAA 0.1 mg·L-1+6-BA 0.15 mg·L-1利于种子萌发,形成不定芽,形成丛生芽,增殖与继代培养基 MS+6-BA 0.5 mg·L-1+IBA 0.1 mg·L-1或MS用于继代增殖,30 d的增殖倍数为3~4倍;1/2MS+ IBA 0.1 mg·L-1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适宜移栽于混合基质(碎木屑∶园土∶沙=7∶2∶1)中,一个月后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5.
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生长特性和青蒿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密度水平: 高密度(111111株/hm2)、中密度(55555株/hm2)和低密度(27778株/hm2)。 各密度设3个施肥水平(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 不施肥、低肥(60 kg/hm2)和高肥(120 kg/hm2)。结果表明,黄花蒿对密度和养分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其中密度是植株大小、生物量分配和产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而青蒿素含量由施肥水平决定。相同施肥水平下,黄花蒿的基径与分枝数均随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其单株生物量也随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 中、高密度黄花蒿的支持结构生物量分数均显著大于低密度,低密度黄花蒿的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显著大于中、高密度。相同密度下,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的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其生物量分配。低密度下,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随施肥水平的增高而显著降低; 高密度下,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施肥水平的增高而显著增大。所有处理中,低密度低施肥水平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最高,中密度低施肥水平的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最大。本试验条件下,黄花蒿栽培以密度55555株/hm2、 施肥6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毛竹若干性状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若干性状相关性的研究,为毛竹的系统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毛竹性状存在较大变异,RSD最大的性状是10 m处直径,RSD最小的性状是地径壁厚;毛竹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一般呈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各性状之间存在普遍的相关性;毛竹29个性状根据变量之间差异的大小可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中前两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鞭系追踪和分层挖掘法对重庆梁平县篌竹鞭系和根系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篌竹竹鞭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竹鞭的相对年龄;研究地竹林的竹鞭以4~6年的壮龄鞭为主,占竹鞭总量的65%;年龄结构呈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型,结构比较合理;88%竹鞭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中;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和壮龄竹鞭上;壮芽和笋芽主要分布在壮龄的壮鞭上,弱芽主要分布在幼龄鞭上,老龄鞭上空节芽占到80%。因此在竹林培育管理中主要是管好0~20 cm土层,并做到培育新鞭,保护壮鞭,去除老鞭,促进长鞭发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金线莲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人工栽培具有较大经济效益,为探索提高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方式,设置了2种大棚栽培方式和4种林下栽培方式对金线莲成活率、生长量及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T5和T6)的金线莲成活率(分别为92.33%和90.79%)和植株鲜重产量(分别为1.33 g和1.31 g)较高,但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3 mg/g和12.06 mg/g)和多糖含量(分别为76.97 mg/g和80.43 mg/g)低于林下栽培的。在4种林下栽培方式中,使用控根容器栽培金线莲(T1)成活率较高,达到89.00%,并且其根系生长最好(根数达3.88条,根长达51.40 mm);但是地面栽培方式可以获得最高的植株折干率,地面栽培(T4)的折干率最高,达到12.12%,其次是T3,其折干率为12.04%。上述结果为金线莲的栽培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曾丹娟  黄玉清  莫凌  黎彦余  王静  王三秋 《草业科学》2011,28(12):2170-2174
以菊苣(Cichorium intybu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Hunter Rive、Overseason、WL525HQ、Eureka)和3个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品种(Haifa、Rivenda、Koala)为对象,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种植牧草后土壤养分的变化,为果园套种牧草选择适宜的种类。结果表明,菊苣、黑麦草、Hunter Rive和Haifa 4个牧草具有较高的草产量,黑麦草草产量主要集中在3月,Hunter Rive和Haifa以6月份的草产量较高,菊苣各月草产量较为平均,此4种牧草搭配,可满足家畜不同时期和牧草营养多样化的需求。种植牧草后的土壤中水解性氮和有机质的含量明显提高,土壤酸度降低,有利于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10.
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利用一段有足够变异的、较短的、易扩增的标准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是近十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类学的研究热点。该文简述DNA条形码技术的标准、优势、分析方法,主要综述了不同的单片段条形码及组合条形码在珍稀濒危植物中的研究现状,并对DNA条形码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