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秦巴山区不同农田农作物硒含量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陕西秦巴山区关口镇、长安镇、砖坪、蒲溪镇、冷水镇、甘溪、恒口镇、池河、曾家镇、双安等乡镇常规栽培条件下农作物的调查,并对秦巴山区土壤农田和不同农作物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变化为0.1347~14.419mg·kg-1,均值为1.97559mg·kg-1,恒口镇和池河镇一带的土壤都达到了富硒水平;曾加和双安镇一带土壤达到了高硒水平;不同农作物中硒含量有较大差异,含量范围为0.0248~10.34mg·kg-1,平均含量为0.593mg·kg-1,主要农作物如粮油、薯类和蔬菜等,大都达到了富硒等级。主要农作物类型中富硒能力变化特征是: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玉米>马铃薯>甘薯>水稻;以各作物所属科类别的富硒能力大小比较分析,由高到低大致为:十字花科>茄科>禾本科>旋花科。白菜类蔬菜、油菜与白萝卜对硒的吸收积累能力较强,同一地点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地点硒含量及富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荞麦耐寒力弱,怕霜冻,当温度低于13℃或高于25℃时,植株的生育受到明显抑制,尤其是有霜降来临,一次霜降就可以将植株冻死。因此栽培荞麦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根据当地积温情况掌握适宜的播种期。同时,荞麦的单株产量低,密度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但是,密度大了,植株光照弱,茎秆不壮实,结籽少、易倒伏,影响产量。此实验就是根据不同播期和密度下,产量性状表现情况,找出适合我区的最高产量的最佳播期和最佳密度,解决苦荞麦在我区低产徘徊不前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4.
5.
6.
秦芋30、31号马铃薯脱毒培养技术及脱毒薯诱导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茎尖离体脱毒培养方法,以康0101-2马铃薯品种为对照,研究了MS、LS2种基本培养基对秦芋30号、秦芋31号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S培养基促进了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茎尖分化,使脱毒苗扩繁系数显著增加;在马铃薯脱毒薯试验中使用MS+2.0mg/LBA的配方,显著缩短了脱毒脱毒薯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7.
8.
9.
重瓣铁线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利用重瓣铁线莲提供参考。[方法]以重瓣铁线莲的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2mg/L IAA,0.5、1.0、1.52、.0 mg/L的6-BA和0.1、0.2、0.4、0.6、0.81、.0 mg/L的2,4-D,观察重瓣铁线莲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统计诱导率。[结果]各处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均为致密型愈伤组织,很少进行分裂分化,故在增殖培养中需提高植物生长物质的浓度。培养基MS+1.0 mg/L 6-BA+0.8 mg/L 2,4-D+0.2 mg/L IAA的诱导效果最好,不仅形成的愈伤组织量多,而且诱导率高达90.0%。在重瓣铁线莲愈伤组织诱导中,植物生长物质6-BA、2,4-DI、AA的适宜比例为5∶4∶1。[结论]重瓣铁线莲茎段愈伤组织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 6-BA+0.8 mg/L 2,4-D+0.2 mg/L IAA。 相似文献
10.
陕南粳稻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逐年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种植结构也在逐步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优质高产品种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所引进种植了粳稻系列品种,系统研究了粳稻在我省的生长规律和需肥特点,针对它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我市生态条件和栽培水平,组织实施适应我市栽培水稻的栽培方法,为农业增产、农户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