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7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38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56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72篇 |
2016年 | 321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415篇 |
2013年 | 396篇 |
2012年 | 468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507篇 |
2009年 | 644篇 |
2008年 | 539篇 |
2007年 | 499篇 |
2006年 | 553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求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降水高效利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高效利用和开发有限的自然降水资源.[方法]对6种覆膜方式下玉米关键生育期耕层土壤昼夜24 h温度变化、0-2 m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玉米苗期,垄膜沟播(包括全膜双垄沟和半膜双垄沟)能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上温度过度下降;灌浆期,耕层平均温度最低;整个生育期,耕层平均地温比露地高2.4℃;垄膜沟播能把小于5 mm的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水分贮存于土壤中,提高降水利用率.在平水年份,全膜双垄沟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分别提高91%和85%;干旱年份,半膜双垄沟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分别提高34%和33%.[结论]垄膜沟播能调控土壤的水温条件,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全膜双垄沟增产效应最佳,干旱年半膜双垄沟增产效应较好,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陇中半干旱区旱地进行了马铃薯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高产量达24 216.7 kg/hm2,是当地平均产量的1.2倍,高磷处理比无磷处理增产马铃薯7 510.8 kg/hm2,增幅44.96%,1 kg P2O5增产马铃薯25 kg,纯收益增加3 262元/hm2,施磷效益极显著.试验认为,OPT中钾量合适,磷量偏低,氮量可能偏高,最佳的施肥量为N 200 kg/hm2、P2O5 300 kg/hm2、K2O 150 kg/hm2,3种肥料的养分配比为N∶P2O5∶K2O=100∶150∶75. 相似文献
3.
玛曲县天然草地沙化动态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玛曲县2003年TM影像的解译判读,综合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以及前3期沙化监测资料,运用GIS技术,对2003年玛曲县草地沙化现状进行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并与前3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玛曲县的沙化范围逐步扩展,沙化所涉及的黄河沿岸长度已达186.12 km,占县境内黄河总长的43%;1990年到2003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呈指数形式增加,沙漠化总面积已增加到7 136.77 hm2;极重度和重度沙化草地面积已占到区域沙化面积的41.4%,中度、轻度沙化草地面积分别为31.4%和27.2%,另外还有潜在沙化土地3 616.11 hm2,区域沙化程度整体已达重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甘南黑牦牛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3~5岁黑牦牛进行了肉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当地黄牛肉相比,黑牦牛肉干物质含量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灰分含量高0.12 g/100 g,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13.63%,熟肉率高10.06%,其肉质嫩度适中,肉色较黄牛肉深红.黑牦牛肉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深红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是一种优质健康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胡麻种质的成株期抗旱性表现,挖掘抗旱基因资源,为抗旱育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敦煌市,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考查与抗旱性相关的7个农艺性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被考查的农艺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各异,其中株高和千粒重迟钝,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敏感;根据抗旱性量度值(D值)的聚类结果,将供试种质划分为5级,其中1级抗旱型2份、2级22份、3级69份、4级72份、5级27份;供试种质的抗旱性强弱与其地理来源、选育条件和利用生境息息相关。【结论】选择多个农艺性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胡麻成株期抗旱性是可行的,不仅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可以较好地揭示指标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产醋酸菌的筛选及其形态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忠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1):83-86
从天然发酵醋醅中分离得到了32株醋酸菌,经初筛、复筛产酸试验,筛选出了J4和J82株醋酸菌.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始发J4菌株,经分离筛选获得产醋酸能力高的醋酸菌J4-1和J4-4,产酸量分别为85.44 g/L和87.56 g/L,J4-4产酸量比菌株J4(84.19 g/L)提高了4%,并对J4-4菌株的形态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物全降解地膜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试验研究了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由破孔出现开始,然后逐渐变大并出现裂口,到作物收获时,暴露在地表的地膜大量破碎成小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田间降解170 d后,生物全降解降解地膜表面开始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生物全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前期保温、保水的效果显著,到中后期增温作用不明显;覆盖生物全降解地膜具有极显著增产效果,与普通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校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探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面对这一契机,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情报职能等特有优势,植根于农村,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