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在大田环境下,以5个抗寒性不同的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抗寒性评价模型对5个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期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的含量。研究抗寒性与不同时期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葡萄品种抗寒性依次为‘左山1号’‘101-14’‘3309C’‘SO4’‘黑比诺’。在10月19日与11月12日两个取样时期,蔗糖、果糖、葡萄糖和脱落酸(ABA)含量大小与葡萄抗寒性强弱完全一致,与抗寒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908~0.965),相关系数均高于9月25日之前。除‘3309C’外,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_3)在抗寒性越强的品种中含量越低,在9月1日之后与抗寒系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均在10月19日取样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913、0.985。总的来说,在葡萄枝条生长发育后期,高含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ABA以及低含量的GA_3和IAA均可提高葡萄的抗寒性。蔗糖、葡萄糖、ABA和GA_3含量对葡萄抗寒性的影响大于果糖和IAA。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段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粉太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采用红蓝光配比为7∶2的LED灯作为光源,设置3个不同补光时段,分别为揭帘前补光5 h(T1)、盖帘后补光5 h(T2)、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T3),以不补光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成熟果实总产量、糖酸组分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能够显著增加番茄果实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揭帘前补光5 h、盖帘后补光5 h、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分别增加4.23%、12.91%、16.63%;揭帘前补光5 h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0.48%、53.33%、66.66%、47.25%和31.52%,而柠檬酸、苹果酸、有机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从而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糖酸比;盖帘后补光5 h和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分别显著降低番茄果实中蔗糖和果糖质量分数,而总糖、苹果酸、酒石酸、糖酸比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段补光处理的番茄果实糖酸各组分及番茄红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果糖、葡萄糖和总糖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酒石酸与果糖、葡萄糖和总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番茄红素质量分数与总糖、各糖组分、苹果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揭帘前补光5 h可显著增加番茄果实的总产量,同时有利于促进番茄果实各糖酸组分质量分数的积累,从而提高番茄果实中总糖、有机酸质量分数和糖酸比,且增加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质量分数,进而提高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红富士苹果叶片生理及果实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取5个海拔(1 340、1 483、1 595、1 703、1 980m)‘长富2号’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盛果期苹果树叶片形态特征、内含物质变化、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叶片形态特征中叶片长度、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均呈减小趋势;叶片内含物质变化中,抗还原性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还原性糖、淀粉质量分数随着海拔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蛋白质质量分数呈增大趋势;在果实品质中,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果皮花青苷、脯氨酸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呈不断增大变化;随海拔升高,叶片的抗氧化物酶类活性增大,叶片面积、气孔密度减小,叶片的综合品质较好。综合5个海拔果实品质分析可以看出,在1 483m和1 595m海拔处,果实的单果质量大、含糖量高,营养较均衡。  相似文献   
4.
比较不同砧穗组合光合生理的差异,筛选适宜陇东地区矮化密植的优良砧穗组合。以八棱海棠做基砧,SH1、Y-1、B_9、M_9-T_(337)和M_(26)做中间砧,其上嫁接‘长富2号’为试验材料,测定5个不同砧穗组合的光合参数及日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Y-1和M_9-T_(337)的净光合速率(P_n)均显著高于SH1、B_9和M_(26)。Y-1的表观量子产额(AQY)分别比SH1、B_9、M_9-T_(337)和M_(26)提高了34.27%、33.52%、16.48%和26.78%,而暗呼吸速率(R_d)和CO_2羧化效率(CE)均显著低于SH1、B_9和M_(26)。Y-1和M_9-T_(337)出现2次光合峰值时的净光合速率(P_n)均高于SH1、B_9和M_(26)。Y-1和M_9-T_(337)在同等条件下适应弱光和利用低浓度CO_2的能力均高于SH1、B_9和M_(26)。由此可知:Y-1和M_9-T_(337)砧穗组合较SH1、B_9和M_(26)处理更能提高光合利用率和积累干物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并研究花药发育相关重要基因编码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采用SMART技术与同源重组方法,在酵母菌株Y187中构建了甘蓝花蕾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Ogura细胞质雄性可育保持系‘463’为试验材料,混合其不同生长时期的花蕾,提取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产物经CHROMA SPINTM+TE-400柱纯化后,与线性载体质粒pGADT7-Rec共转化入感受态酵母菌Y187中,二者利用酵母细胞内较高的同源重组酶活性,在酵母体内进行同源重组产生有复制活性的环形文库质粒,然后在缺亮氨酸(LEU)培养基板上筛选出所有克隆,成功构建了甘蓝花蕾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经检测,cDNA文库的转化率为1.20×108转化子/3μg pGADT7-Rec,文库滴度为1.85×109 pfu/mL,重组率大于95%。该文库容量为4.5×106cfu,理论上包含了甘蓝花蕾发育相关的所有基因。  相似文献   
6.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T2、T3、T4和T5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根区地温;在连作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电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H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沟垄覆膜处理土壤电导率提高,pH降低,但差异不显著;除T5外,其他沟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连作马铃薯出苗率,T4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沟垄覆膜处理明显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沟垄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田养分运移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及半膜沟垄垄播(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沟垄覆膜条件下0~40 cm土壤养分运转分配规律及马铃薯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沟垄覆膜处理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显著提高马铃薯根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全生育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月份含量最高,且各沟垄覆膜处理均高于T1;20~40 cm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以8月份养分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各沟垄覆膜处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T1。与T1相比,T2、T3、T4、T5和T6分别增产36.3%、59.7%、60.5%、47.6%和46.0%,其中T4产量最高。沟垄覆膜种植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总和。各处理综合表现以T4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品种粉冠1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茬口栽培基质水浸液对番茄幼苗形态指标和叶片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茬基质水浸液处理28d后番茄幼苗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茬口栽培基质水浸液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Pr含量及SOD、POD、PPO活性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MDA、Pro含量及EL、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隶属函数值分析表明,番茄连茬基质水浸液对其幼苗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迎茬次之;且连茬和迎茬基质水浸液的化感作用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挖掘西瓜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PIP5K)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西瓜PIP5K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特征分析,并对其在多个组织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瓜基因组中含有8个PIP5K家族成员,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多数基因定位在细胞质或细胞膜上;共线性分析发现4个 ClaPIP5K基因与5个 AtPIP5K基因存在共线关系,并且 ClaPIP5K基因间存在片段复制事件;进化树分析发现 ClaPIP5K基因和 AtPIP5K基因被分成4组,并且同一组内的基因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启动子分析发现 ClaPIP5K基因中含有激素和胁迫响应相关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显示 ClaPIP5K基因在西瓜生长点、果柄、果肉、叶片、下胚轴、根以及花蕾等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髙接换优3a生枣树为研究材料,研究覆盖玉米秸秆(YMG)、覆黑膜(HM)、人工种植黑麦草(HMC)等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叶片光合作用、树体生长发育以及枣果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甘肃沿黄灌区的最佳土壤覆盖模式。结果表明:6-8月份,3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变0~25cm的土温,表层土温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随着土层的加深,变化幅度减少;不同覆盖方式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对稳定性。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净光合速率、坐果率及枣果制干率;其中黑膜覆盖方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幅度最大,而生黑麦草覆盖方式提高坐果率和制干率的幅度最大。而且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果园生黑麦草还能显著增加果实的单果质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总体上,采用种植黑麦草可能是促进甘肃沿黄灌区枣树园生产及生态综合效益的最佳土壤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