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茅属植物精油对部分农作物病虫害具有一定防治活性,且有对人畜安全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当前,香茅属植物被开发成农药和卫生杀虫剂,广泛应用于病虫害的控制。综述了香茅属植物的分类、精油的组分及含量,以及对病虫害的活性、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部分香茅属植物化合物的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最后提出了香茅属植物应用于病虫害控制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法检测辣椒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并优化了新鲜辣椒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GC-μECD)分析方法。采用50 mL V(乙腈):V(水)=3:1的混合溶剂提取,二氯甲烷萃取, N-正丙基乙二胺(PSA)净化,HP-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在添加水平为0.017~0.64 m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4.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3.3%~15%。该方法准确、灵敏,可同时测定辣椒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3.
李磊  曾晓芳  赵德刚 《种子》2014,(4):10-13,17
以EMS诱变处理贵州地方稻种来拢,建立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1份能稳定遗传的小圆粒半矮秆突变体srd-1为材料,对其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rd-1突变体茎节数目减少,茎节和颖壳纵向上细胞长度缩短;生长发育后期光合速率减小较为缓慢,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在籽粒成熟期,由于叶绿素b含量的增加导致了叶绿素总量高于野生型,叶绿素a/b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药生产国。农药的创新研究经历了仿制、仿创结合及自主创新几个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创新在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及品种创新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已经成为具有新农药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农药创新研究的历史,并简要总结了农药创新的现状和分析现阶段农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农药工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药生产国。农药的创新研究经历了仿制、仿创结合及自主创新几个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创新在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及品种创新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已经成为具有新农药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明确茶饼病病原在侵染茶树叶片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对于病害诊断及积极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过碘酸-希夫(氏)和甲苯胺蓝染色分析Exobasidium vexans侵染茶叶组织和细胞的过程。同时,采用台盼蓝、伊文思蓝染色及透射电镜对茶饼病样品植物细胞活力和病原菌生长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组织染色及电镜发现在茶饼病2~3阶段有大量担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茶树海绵组织细胞营养也逐渐消耗,担孢子和菌丝活力降低,茶树叶片细胞趋于死亡。本研究通过染色方法发现该病害在侵染各阶段的形态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发现E.vexans病原对海绵组织细胞的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籽粒及高梁植株中吡蚜酮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提取,通过乙二胺-N-丙基硅烷 (PSA) 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C18) 分散萃取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 (ESI+) 和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2 mg/L范围内,吡蚜酮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70。在0.002、0.02和0.2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高粱和高粱植株中的日内平均回收率为71%~92%,日内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0.8%~5.6%;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1%~96%,日间RSD(n = 15) 为1.2%~4.2%。吡蚜酮在高粱籽粒和高粱植株中的定量限 (LOQ) 均为0.002 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在高粱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内蒙古和黑龙江2个试验点的高粱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7 d和9.0 d。该方法可用于高粱中痕量吡蚜酮残留的检测。这些数据有助于高粱中吡蚜酮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并指导吡蚜酮在高粱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毒病成灾重、发生面积大、防治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重。目前对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措施还局限在"治虫防病"上,对已经大面积暴发的水稻病毒病没有成功的防治经验和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就水稻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从水稻和病毒互作的生理生化机制的角度探讨水稻病毒病防治策略,从防治角度探讨水稻病毒病防治药剂的创制与田间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push-pull"策略的起源、原理和物质基础,分析了各种push和pull物质及效应对害虫的作用,列举了"push-pull"策略在害虫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实例,综述了"push-pull"策略在茶园害虫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分析了未来茶树害虫的"push-pull"策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T7启动子驱动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的原核表达载体pET-EuCHIT1和pMCSG-EuCHIT1,其表达产物分别含6个组氨酸(6His)标签和6个组氨酸连接的麦芽糖结合蛋白(his6-tag–maltose-binding protein,MBP)标签,分别将重组载体遗传转化大肠杆菌细胞BL21(DE3),在37℃、150 rpm条件下培养至菌液OD值为0.4~0.8后,转到16℃、150 rpm条件下以1 m MIPTG诱导培养12 h,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p ET-EuCHIT1/BL21(DE3)表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36.03 kD融合蛋白,pMCSG-EuCHIT1/BL21(DE3)成功表达可溶形式存在的77.21 kD融合蛋白。故可以使用pMCSG-EuCHIT1/BL21(DE3)获得可溶的融合蛋白,为之后的EuCHIT1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